本报记者郑斐
近日,记者在位于山阳县户家塬镇牛耳川社区的陕西意发生态养殖产业园看到:青贮饲料加工厂里,拉运青稞玉米秆的卡车排成长龙,过磅、加料、粉碎井然有序;养殖区里,一座座蓝顶白墙的牛舍鳞次栉比,顺着山沟一字排开,牛叫声此起彼伏;生态有机肥厂里,搅拌、上料、运输包装等现代化生产线旁,工人忙碌不停……
“咱们这里养的牛,吃的是玉米、小麦和野草,喝的是清澈的泉水,肉嫩味美,口感独特。牛肉在西安等地市场供不应求。”陕西意发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意发农牧公司)总经理左自意谈起生态养殖时,满脸自豪。
左自意告诉记者,意发农牧公司成立于2014年5月。公司投资3500万元,流转租用荒山、坡地5000余亩。目前,公司已先后建成万头黄牛养殖厂、4000吨青贮饲料加工厂、1万吨生物有机肥厂及肉牛屠宰厂、牛肉深加工厂,并建有2000亩板栗园和光伏产业园,还建起了牛羊品种改良站和科技研发中心、农民技术培训中心,下设11个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为陕南最大的集牛羊生态养殖、肉制品深加工、有机肥生产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农牧企业。
今年57岁的左自意是山阳县户家塬镇西沟村人。多年前,担任过6年村干部的左自意成立了工程队,带领100多名乡亲外出打工,手里攒了一些积蓄。2014年,他决定返乡创业,看中了家乡西沟、街道两个村两条沟山清水秀的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养殖条件,于是成立了意发农牧公司。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经营模式,依托绿色循环养殖,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左自意告诉记者,公司成立后,安排了100多人在园区就业,其中贫困群众42人。牛耳川社区贫困群众邬文华家中有5口人,生活困难。生态养殖产业园建起后,邬文华到园区做饲养员,每个月收入2700元,去年年底脱了贫。“在这里喂牛羊,活儿不重,还管吃管住、发鞋子和衣服。”谈起现在的工作,邬文华满脸笑容。
为了让群众有更高的收益,意发农牧公司还把牛羊交给贫困户托养,公司用保底价回收。目前,公司将260头牛、142只羊交给20户贫困户托养。
西沟村贫困群众尹合银过去种中药材、打零工,收入不稳定。去年通过村上牵线,他与意发农牧公司签订托养协议,带领4户贫困户饲养了20头牛。到年底一算账,他们5户贫困户一共挣了6万元。尹合银高兴地说:“现在养牛,技术有人指导,回收有保底价,收入稳定,还没有风险。”
娘娘庙村贫困群众左克立今年79岁了,身体依旧硬朗。老人与生态养殖产业园签下3亩饲草种植协议,一年能收入4000多元。“过去种小麦、玉米每亩收入不到500元,现在种饲草,保底价每亩收入1200元。意发农牧公司可给咱乡亲们办了件大好事哩!”左克立说。
今年,意发农牧公司和周边11个村、28个村民小组、1500户群众签订种植4810亩饲草的协议。仅此一项,预计可为当地农民增收330余万元。
采访中,公司技术员左建斌告诉记者,意发生态养殖产业园计划年出栏肉牛5000头,每年处理粪污2.1万多吨,通过粪污生产有机肥、生物菌肥1万余吨。可以说,公司发展养殖业,不但实实在在带动了贫困户脱贫,更重要的是,通过循环利用的发展方式,既使粪污变废为宝,又保护了青山绿水,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双赢。
户家塬镇党委书记杨建峰说:“左自意富了不忘乡亲。他们企业的一条产业链,就把全镇上千户群众‘镶嵌’了进来,让乡亲们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余剑通讯员贾永学陈维才)3月29日,山阳县人社局组织150余名人社干部走进检察院观摩党风廉政教育基地,观看腐败警示...
山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