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郑斐
大学生活对于莘莘学子来说应该是青春飞扬、丰富多彩的,可对于22岁的唐伟丽来说,却是单调的“两点一线”:从租住的小屋到学校的教室,要走2100多步、11分钟左右。
唐伟丽是商洛市山阳县十里铺街办祁坪村人,商洛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4年前,她和父母、弟弟一家四口人在县城里生活。日子虽说清贫,倒也其乐融融,但一场飞来横祸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安宁。2014年,唐伟丽的父母在上班途中被一辆拉土车撞倒,父亲伤重去世,母亲半身偏瘫。当时正值暑假,唐伟丽刚刚读完高二。
唐伟丽回忆:“父亲不在了,母亲躺在床上,我和弟弟要读书。家里没有了任何经济来源,我感到天塌了下来。想来想去,我打算辍学外出打工来撑起这个家。”
唐伟丽的想法遭到了亲友们的一致反对。在大家的劝说下,她擦干眼泪,边读书边照顾母亲。
从那时起,做饭,洗衣服,帮妈妈洗脚、擦洗身子、倒大小便等,就成了唐伟丽每天学习之外的“必修课”。她用稚嫩的肩膀支撑着这个残破的家。
2015年,唐伟丽高中毕业,如愿考上了商洛学院,就读生物专业。这一年,她的弟弟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县城的重点高中。对其他家庭来说这是双喜临门,但对唐伟丽来说,却是喜忧参半。自己和弟弟的学费让她焦头烂额。好在有位老师及时给她介绍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解了唐伟丽的燃眉之急。
学费的问题解决了,但弟弟要到县城读高中,自己要去上大学,剩下母亲一个人瘫在床上谁来照顾?2015年暑假,“准大学生”唐伟丽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觉,反反复复想着这件事。终于,她想出一个主意:“带着妈妈去上学!”
当唐伟丽高兴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母亲时,却遭到坚决反对。这位朴实的农村妇女心疼女儿,不愿意再连累女儿。
唐伟丽宽慰妈妈说:“有您在,我们姐弟俩才有个家。如果没有人照顾您,我能安心读书吗?就让我来做您的‘拐杖\’吧。”经过三番五次的开导,唐伟丽终于做通了母亲的思想工作。
2015年9月,唐伟丽开始带着母亲到商洛学院上学。每天6时,她便准时起床,做好早饭,再帮母亲穿衣服、洗脸、梳头,然后把饭端到母亲跟前,这才急匆匆赶到教室上课。中午一放学,唐伟丽第一个走出教室,急忙赶回家里做饭。饭后,她又匆忙地赶回学校。下午放学后,唐伟丽还要到菜市场买菜,回家做晚饭。忙完一天的家务已是夜深人静,服侍妈妈躺下休息后,唐伟丽才打开台灯,静静地看书、学习……简单的“两点一线”生活,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但3年来,唐伟丽的功课从未落下。她每年的学习成绩都排在班级前十名。
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和帮助妈妈康复,唐伟丽从上大一就开始勤工俭学,利用周末和假期做兼职。在课余时间,她还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担任学校青年志愿者委员、天健为老服务志愿者协会策划部部长,多次组织并参与关爱老人、帮扶儿童的活动,尽己所能,帮助更多人。
得知唐伟丽的经历后,商洛学院给予了她很多关心和帮助,为她提供经济、学业和情感上的支持。学校为唐伟丽特设一个勤工俭学岗位,并采取国家资助、学校奖励、社会救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资助措施,为她先后申请了3次国家特困助学金、3次国网商洛电力助学金、建档立卡学生精准资助以及学校特困补助等。校党组织还将唐伟丽作为党员发展对象进行培养,按照程序帮助她实现了加入党组织的愿望。
唐伟丽的辅导员张俊华说:“伟丽是一名优秀的大学生,面对人生突如其来的打击和磨难,她自强不息、直面苦难、从不抱怨,主动承担起家庭重担,支撑起苦难的家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的榜样。”
2017年,唐伟丽被评为山阳县第三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孝老爱亲“商洛好人”;2018年,她荣获3—4月的“陕西好人”“陕西省第五届道德模范”称号;2018年7月,她荣登“中国好人榜”。
新闻推荐
本报讯(洪涛贾策芳陈维才)近日,山阳县域工业集中区安排部署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扎实推进,早日落地投产见效。电子...
山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