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小龙 董楠
开栏的话
砥砺奋进步履急,绿色发展境界新。迎着新时代的曙光,迈进2018年的春天,让我们一同感受,过去一年的收获和喜悦,崭新一年的希望和憧憬。
即日起,本报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组织多路记者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与城乡干部群众一道,感受新春气息、见证发展变化、凝聚奋进力量、共筑伟大梦想,共同体验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敬请关注。
春寒料峭,年味渐浓。2月7日清晨,沿着福银高速商州至山阳段一路向南前行,一个半小时后,我们来到山阳县漫川关镇。沿着崎岖的山路,20多公里后,就到了板庙村。
眼前山、沟相连。放眼望去,家家户户,一派热闹景象,都在忙着办年。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把我们从山沟里搬了出来,还在村里的水厂上班了!”村民何善真坐在楼门口,制作准备过年吃的熏鱼,不时把冻红的手放在嘴边哈着热气,然后继续向鱼身上刷调料。这是当地的一道特色美食。45岁的何善真介绍说,自己一家三口,儿子得了重病,家里以种地为生,是村上的贫困户。以前住在两三公里外的沟垴上,去年交了很少一部分钱,就搬到现在的移民安置点。他还在村上的陕西天竺饮品有限公司当库管员,一月能拿2600元工资。
宽敞明亮的村便民服务中心,村党支部书记程伊洲侃侃而谈。他说,板庙村坐落于漫川关镇东南部,有446户164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4户582人。这里山大沟深,既缺耕地,也没矿藏,更没有明晰的主导产业。如何带动全村人致富,特别是贫困户稳定脱贫,一直是困扰村上发展的一大难题。2015年,在市烟草局、漫川关镇政府、村两委会的共同努力下,板庙村决定充分发挥水资源这一优势,“靠水吃水”。当年,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祝逢才、陈祖山返乡,先后办起了陕西天竺饮品有限公司和陕西秦南冻泉水产养殖公司。去年10月份,按照“支部引领、企业带动、能人助力、贫困户参与”的思路,通过“市场化运营、入股型合作、保底性分红”的方式,聚力推进“三变”改 革,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村域经济发展路径。和村党支部书记程伊洲、驻村第一书记杨慎喜一道,我们踩着冰雪走访了占地16亩的秦南冻泉水产养殖场。天气虽然严寒,但金鳟、虹鳟等冷水鱼仍在冰层下欢快地游动。一位中年人正在抛洒鱼食,他叫曹树林,47岁,辽竹沟人,和女儿相依为命,是村上的贫困户。曹树林来到养殖场上班,每月可领到1800元工资。“多亏村里有了两个企业,让我们在家门口也能挣钱。这都得感谢党、感谢政府!”曹树林用质朴的语言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在陕西天竺饮品有限公司包装车间,10多名工人正在将各类饮品整理装箱。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我们,当地水品质高,且富含矿物质,产品在甘肃、湖北和省内一些地区非常畅销。“水厂就是我们的家,希望它越做越大,让我们一直在这上班!”高旭财将刚刚封好的整箱水搬离操作台:“我两口都在这里上班,妻子在车间工作,我负责装车,两人每月能拿到4000多元。”
去年以来,为了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村里大力实施“三变”改革。村集体用水源、河堤和流转土地折价350万元作为股份,固定保底年收益25万元;7户非贫困户拿出20万元入股,每户年均保底分红2200多元;46户贫困户用储备金贷款212万元入股,每户年均保底分红3600多元;184户群众用产业直补资金36.8万元入股,每户年均本息分红1000元,实现了贫困户、一般农户、村集体、企业多赢局面。
走过一户又一户的农家,村民有的在打扫卫生,有的在看电视,有的在杀年猪,还有的在蒸年馍。谈及过去的一年,大家更多的是欢喜:欢喜的是,党和政府出台了越来越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欢喜的是,村里找到了自身优势、发展模式;欢喜的是,对新一年的美好生活充满了自信和向往。
新闻推荐
本报讯(程光文)近日,为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扫黑除恶工作号召,山阳县纪委发出“村霸”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这是继山阳县委政法委、山阳县公安局之后又一个向“村霸”等农村黑恶势力宣战...
山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