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国星
8月22日下午,在省人民医院4楼的重症医学科病房里,来自山阳县22岁的淡华丽看着自己儿子的照片默默流泪,照片是科室主任尹贻明贴在她床头的。
“你现在恢复得很好,尽管还不能说话,但只要你配合我的工作,一定会很快康复的。”尹贻明握着淡华丽的手耐心解释道。像这样的患者安抚工作他每天要重复很多遍。从医30多年来,他获奖无数,在8月17日召开的全国卫计系统表彰大会上,他获得“白求恩奖章”,成为陕西省首位获此殊荣者。
刚进尹贻明的办公室,他没有过多地介绍自己,而是带着记者来到淡华丽的病床前,讲起这个让他揪心的故事。“我记得是7月23日,当时我在杨凌出差。突然接到山阳县人民医院院长打来的电话,说有个危重产妇正送往省人民医院。说实话,危重病人我见过很多,但当晚7点多看到淡华丽的时候,她的病情之重依然使我震惊。”记者从病历上看到,22岁的淡华丽已经经历了一天的昏迷和两次心跳骤停,初步判断是脑炎、肺部感染等病症,这个时候她已经怀孕38周。
“透析机、呼吸机、营养液……一系列紧急抢救措施过后,我们通过B超发现胎儿还有生命体征,就紧急做了剖腹产手术”,尹贻明指着淡华丽病床前的照片说,“这就是她儿子,我们把照片贴在这里,就是要让她安心并且有信心,能积极配合治疗。”
尹贻明告诉记者,每一张床住着一个病人,藏着一个故事,也牵挂着一家人的心。对尹贻明而言,他的生活中从来没有节假日,每次外出开会或者完成急救任务回来的第一站不是家,而是科室,尽管家距离科室步行仅需3分钟。对此,他淡然地说:“主要是因为我也没啥爱好,就喜欢在科室待着。”
很多时候,他不顾自己的年龄,冲在最前面并且亲自推着病床抢救危重病人,甚至陪同他们到CT室、磁共振室检查。如果检查室内不适合使用呼吸机,他就用简易呼吸气囊辅助通气,一直用手捏着气囊、眼睛盯着病人,关注病情的每一点变化,直至病人脱离危险。他告诉记者:“重症医学科是危重症病人抗击病魔的最后一道堡垒,我们就是急诊急救系统的‘快速反应部队\’,病魔来袭,我们必须发挥团队的力量去治病救人。”
14年来,尹贻明多方争取机会,先后选派十余名医生、护士赴先进地区学习肝移植监护等多项领先技术。他结合实际,制定出肝移植术后监护细则,成功完成肝移植、肺移植、肾移植术后的监护任务。科室人人都掌握了输液泵、微量泵、床旁监护、生命支持治疗以及呼吸机等治疗仪器的使用,部分护士还掌握了气管插管技术。
护士长卢晓娥告诉记者:“目前,我们科室每年收治来自院内外重症病人1000余例,抢救成功率超过8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培养了一批年富力强的主治医师,肺栓塞、羊水栓塞、感染性休克等诸多凶险疾病到了这里都能化险为夷。”如今,省人民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已经从当时只有4名医生发展到现在拥有21名医生和80名护士。
“现在我们还建立了医联体,危重病人的急诊和转诊明显增多了,听说有些病人家属点名找我,他们这是在以生命相托啊!”尹贻明还有不到3个月就要退休了,但他心里还有没做完的事情。“我们作为省上的大医院,县上、市里来的危重病人,如果我们不收治,那他们就绝望了。”为此,近几年尹贻明往基层跑得更频繁了,到基层医院进行培训授课,帮助他们组建ICU,全省二级医院几乎遍布了他的足迹。
在尹贻明的办公室,他指着窗外白色的高层建筑说:“我家就在那栋楼上,很近。但每当推开病房大门,看到门口焦急万分的病患家属,我就觉得迈不开回家的脚步,应该再多看些病人,应该在病房多待一会儿。”
新闻推荐
本报讯(查涛)“快走,快走,一会迟到了!”8月13日一大早,山阳县王阎镇龙洞川村小学校园里人来人往,不到8点,三楼的教室里就坐满了80多名群众,他们将在这里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龙洞川村是县经贸局联系...
山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