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饲料加工厂
董事长邬文芳
员工正在有机肥车间工作
意发产业园内正在务工的贫困户
文\陈丹娅图\林佳茹
“我虽不识几个字,但是从老家搬进县城后,觉得回报社会、回报乡亲的最好方式,就是响应县上号召,为牛耳川扶贫事业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这句朴实的话语出自一个儿时念书很少,仅靠跟着大人学唱“姐儿歌”认识几个字的农村妇女。3年前,当身边人都拼尽全力从农村跑往城市的时候,她却带着大半辈子的积蓄,和老公一起回到牛耳川办起了产业园,带动当地贫困户和她一样过上红红火火的好日子。她就是山阳县人大代表、陕西意发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邬文芳。
夫唱妇随漂泊外乡打工忙
虽是立秋,但山阳县牛耳川社区的夏天依然火红,流光溢彩,蝉鸣幽幽,莲花飘香。
在陕西意发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厂房外,记者初次见到了邬文芳,晨阳映照下,她的笑显得格外灿烂,也格外和蔼可亲。远处青贮饲料厂车辆川流不息、机器轰鸣、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来自四面八方的农户用卡车、三轮车、架子车,源源不断地将地里刚收割的青稞玉米送来。很难让人将一个柔弱女子和这背景联系到一块。但是,和她交流起来,清脆爽朗的话语中不时飘出“家乡发展,贫困户脱贫”之类的话语,才得以了解她心中如童话般的梦想和激情。
1984年,24岁的镇安妹子邬文芳,嫁给了山阳小伙左自意。
“过去,男人们农闲的时候外出打工,女人就留在家里看小孩,老公心疼我,就走到哪里把我带到哪里。”说起自己的老公,邬文芳如同少女热恋般羞红了脸。结婚后,不管生活多难,邬文芳两口子从来没有分开过。都说夫妻同心其利断金,他们两个人的生活,正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1990年,邬文芳老公借了1000元钱,带了6个同乡一起去河南黄河小浪底干工程,她就在那边给厂子看门,用每月400元的生活费照顾他们的衣食住行。随后,他们承包水电、桥梁、公路、建筑等40多个项目工程。期间,邬文芳看过厂房,搬过石头,住过工棚,给工人做过饭,看人脸色,四处奔波,备受刁难。但是,她从不叫苦叫累,直到他们自己也成立了建筑公司,带动当地200余人外出创业。期间,夫妻心系家乡,累计捐款10万余元帮助家乡基础设施建设。转眼,30年的打拼,他们终于有了些积蓄。
回乡创业带动一条扶贫产业链
2014年,在外漂泊了大半辈子的邬文芳想,这么多年在外打拼,虽然小有所成,但是落叶终究要归根,她还是想回老家发展。小有成就,归乡心切的邬文芳两口子思考着如何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改变家乡落后的生产方式和贫困面貌。于是,与丈夫认真商议决定后,两口子选择了回乡创业,不顾亲朋好友的反对,在山阳县户家塬镇牛耳川社区建起了生态养殖产业园。
邬文芳以为,只要肯吃苦,勤劳作就能将养殖干好,当真正干的时候,才知道远不止是这样。刚开始她跟老公去渭南、咸阳学习产业园养殖发展经验,然后请专家到老家帮忙选址,当确定好后,土地的流转问题又摆在了面前。每出现一个问题,邬文芳都不厌其烦的去解决,她说自己文化水平低,但是待人接物内心有杆秤,所以每当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这杆秤总让许多困难变得事半功倍。
“我本身就是农民,知道农民的酸甜苦辣。”邬文芳说,因为在外见过世面,她越来越感觉到家乡群众传统的种地模式产业附加值太低,靠种植农作物,根本走不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她与老公商量多次发现,养殖需要饲料,可以跟当地的贫困户签订订单,让他们的农作物变成饲料,这样一来原亩产价值500元的玉米,至少能上升到1200元,这对贫困户来说又何乐而不为。当她把这一想法告诉周围的贫困户以后,直接就签订了4800亩的订单,除了订单之外,还有邻村的老百姓也纷纷将自己的玉米秆送到了她的园区。
要想带动更多贫困户,必须把企业做大做强。邬文芳知道,养殖业没有科技支撑,无疑自取灭亡。因此,她和丈夫建立公司之初,就积极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将大学里顶尖的高科技嫁接到公司里。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团队的支持下,邬文芳围绕牛羊养殖,延长产业链,在牛耳川建起了饲草种植基地、有机肥加工厂区以及肉制品深加工厂,形成了一条封闭的绿色生态产业链。
“搞养殖业,牛羊粪便处理上就得变废为宝,不然把老家搞得臭烘烘的,群众是有意见的。”邬文芳介绍,为了延伸产业链,公司下大力气,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合作,根据土壤作物需肥规律采用牛、羊、鸡粪便为原料,加配核桃、芝麻、菜籽、油饼、牛骨粉、稻糠粉、复植酸和28种活性微生物菌种研制加工成活性有机肥,并经过陕西省土肥研究院检测,该产品各类成份达标,不含农药残留,且营养丰富、配方科学、丰产高效。
短短3年时间,邬文芳的现代化生态农业产业园占地面积已有65亩,流转租用山地5000亩,总投资3500万元,建成“5厂2园2中心2基地和13个专业合作社”,即万头黄牛养殖厂、6000吨青贮饲料加工厂、10万吨生物有机肥厂、肉牛屠宰厂、牛肉深加工厂,2000亩板栗园、光伏产业园,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科技研发中心,4810亩饲料种植基地、创业孵化基地,13个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1个牛羊品种改良配种站。实现年出栏肉牛5000头、肉羊1万只的大型牛羊生产加工基地。实现年利润2000万元,解决就业岗位200人,带动肉羊肉牛养殖户100户、饲草种植户1万户,当地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目前,依托陕西意发公司的产业链,山阳县域内42名贫困户到公司当了饲养员,每月工资2700多元;36户贫困户流转土地年共获益33万多元,入股分红3万余元;20多户贫困户获得牛羊下放托养,效益公司只得3成,养殖户分7成;20个村组1500户种植饲草4810亩,仅此一项年可增收入330余万元。同时,带动全县运输、旅游、餐饮服务等关联产业的快速发展。园区也先后荣获省、市标准化养殖园区,商洛市现代农业生态园区,市级龙头企业和国家绿色无公害食品称号。
真情包扶产业“甘霖”注“穷根”
牛耳川西沟村46岁的残障人余诗良,家里有80岁长年卧床的老母亲,还有一个哥哥,两人都没有娶过媳妇,家庭情况非常糟糕,2015年底,邬文芳主动将他作为自己的包扶户,安排进园区务工,每月净收入3000元。50多岁的尹合凤,老公得了肺尘病,失去劳动能力,长年喝药拖垮了这个家庭的经济,老公也于2017年正月去世。2016年底,邬文芳又将尹合凤纳入自己的包扶户,安排她到有机肥厂做些轻巧的活,每月也有2000多元的收入。33岁的年轻小伙张家辉,因为小时候手、脸烫伤一直有明显的疤痕,出门干活被人歧视,邬文芳得知,亲自上门把他带到厂区,2015年底来到厂区养牛,月薪近3000元。
“我包扶的有5名贫困户,都安排在了园区工作,每月根据不同的岗位,给大家开工资,基本上来干的贫困户都是月工资在1500元至2700元左右,杂工每天80元,凡在厂就业的贫困户实现脱贫有保障。”对于贫困户如何脱贫,邬文芳缓缓的道来。作为山阳县人大代表,邬文芳把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天职,积极投身于县上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来,主动包扶5户条件较差的贫困户,要么安排在自己的园区打工,要么让贫困户将土地流转,种植饲草又保价回购,想方设法增加贫困户收入。
由于贫困户的贫困程度不一样,为了能让这些贫困户早日脱贫,邬文芳还将园区的牛羊下放给贫困户托养,公司提供牛羊,托养户进行饲养,效益按3:7分红,贫困户占大头,公司保底价回收,市场价超过保底价随行就市。目前,公司下放给贫困户托养共20户,托养牛260头,羊142只,让托养户见到了实效。另外,11个村、28个村民小组,1500户(其中贫困户830户)签订饲草种植合同,保底价格收购,使群众和贫困户由原来每亩地,收入不到500元,现保底价每亩地收入1200元。
两岭镇刘家庄村贫困户刘存良出门打工没人要,县畜牧局扶贫工作组联系入场打工,他已将公司当做了自己的家;天柱山镇碥头溪村安吉坪组贫困户蔡正成,通过县人大扶贫工作组联系入厂养羊月薪2000多元;户家塬镇西沟村下河组贫困户尹合发、尹传博等种植苜蓿50亩,年增收6万元。在意发公司、在种植基地、在农户家中,一幕幕扶贫场景、一个个扶贫故事,展示着邬文芳和丈夫左自意真情帮扶的朴实情怀,流淌着亲情般的温暖。
扎根深山组建集团创大业
“公司投资几千万了,现在正步入正轨,已形成了完整的绿色产业链,这些多亏了县上和镇上的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作为企业我唯一的回报就是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人致富。”邬文芳说,这几年回家乡发展,自己肩上的责任重了,有时一忙到半夜,但想到几千贫困户还得依靠产业园脱贫致富,第二天又精神百倍的干。她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走出贫困。
畅想未来,邬文芳还像小姑娘似的激情满怀:“下一步,我们公司计划组建集团公司,实现种植——养殖——肉加工——有机肥——光伏沼气、沼气等完整的全封闭产业链,在周边地区再发展20个村,500户、养牛5000头,实现年养牛达万头,收入达2000万元目标,带动500户贫困户脱贫。还要继续搞好生物菌肥、有机肥的提质增效,增设年产10万吨生产线,扩建和新建5000立方米的沼气池,扩大土地流转规模,种植饲草1万亩,为贫困户增收600万元。”说起未来的打算,这个饱经沧桑依然爽朗的女人笑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程光文)8月10日,山阳县委政法委司法救助领导小组经过逐案审核,决定向公、检、法三部门申报的18名案件当事人发放国家司法救助资金33万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问题。今年以来,山阳县委政法委始...
山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