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新闻 洛南新闻 丹凤新闻 商南新闻 山阳新闻 镇安新闻 柞水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商洛市 > 商南新闻 > 正文

“猪倌”王广朝的脱贫故事

来源:陕西日报 2018-07-17 08:45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万君 通讯员 李治军

  王广朝脱贫了!

  这事要放在两年前,王广朝自己连想都不敢想,可如今就真真切切地实现了。

  今年37岁的王广朝是商洛市商南县过风楼镇柳树湾村村民。他家有6口人,上有体弱多病的老人需要赡养,下有两个学龄孩子需要照看。全家人住在不足50平方米的破旧房子里,冬天无法抵御寒冷,夏天酷热难耐。

  王广朝一心想把日子过好,精心“伺候”着仅有的3亩农田。可他种的都是传统农作物,即便丰收了,粮食也仅够家里人吃,遇到歉收时,全家人填饱肚子都成问题。

  看着别人外出打工,王广朝何尝不想“出人头地”。但初中毕业的他只能打零工,“有活干一天,没活歇两天”。他寻思着也和别人一样发展产业,但“没资金、没项目,拿不准搞啥能挣钱”。王广朝声声叹息后,只能扛着镢头下地干活。

  2015年5月,柳树湾村两委干部母善宏、刘龙江来到王广朝家,详细询问了他家的情况。后来村干部告诉王广朝,村里将他家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王广朝并不高兴。他说:“我不认为当贫困户是好事,脸上不仅不光彩,还会给镇上、村上和包扶干部带来很多麻烦。”

  要强的王广朝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早日摆脱贫困。

  从此以后,村里人发现王广朝整个人精气神完全不一样了。他积极参加县、镇、村组织的农村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他的包扶干部——商南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彭书旺帮他谋项目、出点子,结合他家经济、劳动力等状况,把养猪确定为他家的致富项目。

  王广朝有点犹豫:“养猪这活自己还真没干过,能成不?”彭书旺让他把心放在肚子里。

  在包扶干部的建议下,王广朝大胆上门向附近的养猪大户请教,品种选择、猪圈建设、养殖方式、疾病预防等从头学起。彭书旺还为王广朝争取了5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用于项目前期启动。2015年8月,王广朝开始做起了“猪倌”。

  在包扶干部和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王广朝在房前屋后的空闲场地建起了150平方米的养猪场,购买猪崽儿15头、母猪2头。

  养猪场建起来了,王广朝和妻子起早贪黑,精心喂养着家里的猪。空闲时间,王广朝还学会了生猪屠宰技术。

  有付出就有回报。2016年,王广朝家的养猪场除去成本,净收入2万余元。在享受产业扶贫政策的同时,他的家人还享受大病救助3000余元,两个学龄孩子享受教育扶贫补助2500元。

  通过危房改造政策,王广朝拆除了老房,建起了100多平方米的新房。“家具、电视机、电冰箱也都配全了,连无线网络都装上了。”王广朝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17年年底,王广朝脱贫了。

  王广朝当“猪倌”脱贫的事一传十、十传百,方圆几十里的乡亲都来向他取经,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为乡亲们讲解科学养猪方法。今年年初,过风楼镇耀岭河村养猪户洪有才慕名来柳树湾村学习养猪技术,王广朝管吃管住,传经送宝。洪有才走时,王广朝还免费送他一大袋自己配制的成品饲料。

  “我也经历过贫困,靠党的好政策脱贫了。我愿尽我所能帮助暂时还没有脱贫的乡亲们,使他们早日过上好日子。”王广朝说。

新闻推荐

商南城关街办干群共筑脱贫梦

本报讯(特约记者孙传卿通讯员范家理)7月5日晚上,商南县城关街道办曹营村原稻田坪小学院子里灯火通明,这里正在召开“脱贫攻...

商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商南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猪倌”王广朝的脱贫故事)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