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闫浩 李怡卿 王展)今年以来,商州区紧盯安居才能乐业目标,精准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管理工作,使搬迁安置同产业发展、就业安排、社区管理紧密融合,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能住下、可就业、可发展。
商州区通过“基地+贫困村+贫困户”模式,建立长效利益联结机制,真正将贫困群众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达到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全区统筹各级财政扶贫资金2.16亿元,建成牧护关、腰市、杨斜、夜村食用菌产业强镇4个,种植基地100个,注册食用菌专业合作社141家;累计发展食用菌8000多万袋(瓶),采取“认领+认劳”“自主经营”模式,带动1.57万户贫困群众户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同时,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全区种植菊芋4.5万亩,带动1.4万户贫困群众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采取“集中式+村级电站”的模式,投资5.5亿元建成光伏电站60个62.7兆瓦,带动2.05万户贫困群众户年均增收2500元以上,基本实现贫困户中长期产业全覆盖。
为解决搬迁贫困群众就业问题,投资3.5亿元建设的商州区产业脱贫示范园,目前已有商洛康利华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商洛薛和巷电讯元件有限公司等5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园区,带动就业近800人,年可新增工业产值7.3亿元;随着招商企业的全部入驻和社区工厂的全面建成,园区内带动就业人数将达到2000人以上,实现工业产值10亿元以上。先后引进陕西商鹤开泰通讯电子有限公司、商洛鑫康融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搬迁点兴建社区工厂,让搬迁群众过上“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新生活,实现“一人进厂、全家脱贫,当年进厂、当年脱贫,稳定就业、稳定脱贫”的目标。目前培育认定就业扶贫基地33家,社区工厂32家,带动就业7069人。狠抓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和自主创业,全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4.77万人次,自主创业469人,开发各类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7173个;开展贫困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1.2万人,就业创业培训10324人,实现缺技术贫困劳动力实用技术及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
“十三五”时期,商州区全面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项目45个,8824户33844人安置任务全面完成;集中安置点供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公厕、垃圾处理设施、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配套到位;完成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土地、房屋测量工作,黑山、刘湾、大赵峪等镇办12个安置点首次登记已完成,杨峪河镇吴庄村集中安置点和黑山镇集中安置点不动产权登记证书已颁发到户;45个安置点全部健全了村(社区)、安置点、楼宇3级治理网络;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保安、保洁及设施维护人员匮乏的问题,开发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公益性岗位338个,调整已搬迁公益性岗位人员到现居住地就近就业;积极推行“原籍管理林和地、社区服务人和事”模式,为搬迁群众办理居住簿,着力解决搬迁群众办事难、就医难、入学难、融入难等一系列问题,实现组织服务跟进城、群众办事不回乡。
新闻推荐
本报讯(田琳王江波)近期,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维护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合法权益,商州区救助管理站进行...
商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商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