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采摘季,刘巴曹又有了新收入。
记者 贾书章
他是一个普通农民,却几十年如一日带领乡亲们依靠发展中药材产业走上了致富路。他就是商州区夜村镇李河滩村六组药材种植大户刘巴曹。
5月15日,记者到李河滩村,从老312国道北侧塔沟顺着弯弯曲曲的通村山路蜿蜒而上,在一面山岭头的坡塬地里见到了刘巴曹。他的身后是两面山坡地,地里满是绿油油的中药材,有黄芩、桔梗、柴胡、板蓝根等。这里的土地是红沙土,一片一片药材地按照山势开垦出来,圆形的、方形的、长形的、扁形的,大小不同,参差不齐,组成一幅五彩的图画。
站在山岭头的药材地里,老刘指着一沟两面山坡,高兴地说:“这两面山坡有咱50多亩药材地哩!咱这山坡地是红沙土,不怕旱涝,最适宜种植中药材。”
说起来,老刘种植中药材已有30多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责任田承包到户,刘巴曹想,咱农民祖祖辈辈都在地里劳作,投入多,收成少,种庄稼效益不高,何不在经济效益好的中药材上想想门路。当时,村里人在夏秋两季经常上山挖野生中药材,用以补贴油盐钱。1984年,刘巴曹和当地一位姑娘结了婚,成家后先后有了3个孩子,上有老人下有小,他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糊口。1987年秋,刘巴曹从西安回家,一个人背着背笼上山去采药。他专门找那些已结了籽的药苗采,经过多次上山采集,他采集到黄芩、桔梗、柴胡、丹参等野生中药材种子。他把这些中药材种子晒干收藏好,1988年春种了一亩地的黄芩,出苗率很好。他像照看孩子一样,给药材拔草、施农家肥。1990年秋,黄芩采挖回来晾干后,卖给药材公司,挣了4000多元钱,还收获了10多斤黄芩种子,在村里引起了很大轰动。于是,村人也跟着他种起了中药材。当年,刘巴曹就扩大规模,种了3亩中药材。村里年岁大的老人劝他:“你把地都种了药材,一家子六七口子人吃啥呀!”他说:“我还嫌种的少了呢,要是再多种几亩地,就更好了!”
说归说,当时群众刚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对饥饿的日子仍然心有余悸。1992年,刘巴曹家的麦子丰收,打了2000多公斤小麦。
家有余粮,心中不慌。刘巴曹看准了中药材的“钱”途,他就找村里种不过地的村民,租地种中药材,把中药材发展到6亩地。他还多次鼓动村民跟着他种植中药材,为乡亲们提供药材种子。
1997年,刘巴曹花了2.5万元在山梁上盖了5间砖木结构的新房,令乡亲们羡慕不已。
种植中药材跟种庄稼一样,非常劳累。种药时,为了保墒保苗,要在地里盖上树枝树叶或草,一亩地要几背笼的树叶。刘巴曹和妻子连续上几次山才能苫住药地。后来,他在种药实践中发现用麦秸秆苫地也有效果,就改成苫麦秸秆,省事多了。中药材管护主要是除草,一年需除三四次杂草,从春季种上药材到秋季,他和妻子几乎天天都在地里忙着除草,长时间蹲着除草,把他累得背都有点驼了。
在刘巴曹的带动下,李河滩村六组村民代建良种植中药材20多亩,家里很快脱了贫。六组村民刘中曹种植中药材近20亩,李志成种植药材15亩,刘巴曹所在六组村民60多户家家都种上了中药材。村里闲散劳力根据季节需要到他家药地务工,又增加了村民的务工收入。
2007年,刘巴曹在位于老312国道旁边的移民新村建起了楼房,一家7口人搬出了山梁上的老房子,住上了和城里一样漂亮的新楼房,过上了好日子。他们家的移民小区新房子是政府新农村工赈移民搬迁项目,政府给每人补贴4600元,水电等公共设施由政府建设,刘巴曹打心底感谢党和政府的政策好。
2014年,刘巴曹看到周边群众开始种植大樱桃,他到白鹿原大樱桃基地,以每株8元钱价格买回了100株大樱桃苗子,栽了两亩地,大樱桃2019年开始挂果。今年受春季霜冻影响,产量不是很好。刘巴曹笑说:“大樱桃以后每年可再增加1万多元的收入,咱除了种药,也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啦!”
现在,刘巴曹家种植中药材50多亩,年收入15万元。他的两个女儿和儿子都已成家立业。儿子学习广告营销,在西安自己独立开公司,经营情况良好。
日子富足了,回望这些年种药致富路,刘巴曹说:“咱庄稼人勤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党的政策好,没有国家的好政策,就没有我们一家人的好生活!”
新闻推荐
5月20日,一列采用35吨敞顶箱运输、共53车106个集装箱、净重3390吨的砂石骨料专列缓缓驶出商洛市商山物流园,发往西安新筑站...
商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商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