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广电新闻,是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永恒的研究课题。结合自己认识和工作实践,我们认为要做创优节目,必须从以小见大、以情感人、突出现场感三个方面入手。
以小见大,就是取材于小、着眼于大。电视新闻工作者只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才能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新闻报道才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小”中见“大”是地方电视台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其核心通过普通人、普通事、普通生活细节“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只有关注普通人的命运,关注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展示生活的真相,广电新闻才有穿透力、冲击力,才能赢得观众。
广电新闻能否打动观众、感染听众,引起受众共鸣,还要看你的作品有无“动情点”。新闻作品在反映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反映人民群众错综复杂、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优秀的电视新闻报道总是蕴含着浓浓的深情,用真情打动观众。新闻作品中的情,一是来源于新闻事实本身的情感因素,二是作者采访和写作过程中的情感因素。要以情感人,首先要从“爱”字入题。只有用心用情的作者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其次要用细节说话,通过深入挖掘、精心提炼动人的细节展现情感。
广播电视节目最有说服力的是新闻事件现场。新闻以事实说话,现场感强,则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新闻界把增强现场感作为新闻写作改革和创新的突破口之一。许多报纸开辟“现场新闻”“街头见闻”“目击新闻”等专栏,广播电视也增加了现场报道、口头报道等内容。2017年获得商洛新闻奖的《自行车迎亲、倡导环保新风尚》就具有强烈的现场感,作者抓拍了这一特殊的迎亲方式,通过同期声解说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如此简单、节俭的迎亲方式既环保又特别,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怎样突出现场感?首先要有一双慧眼。生活中不是缺少新闻,而是缺少发现。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是缺少现场感,同样是缺少发现。记者既要知识丰富、善于观察,练就敏锐的新闻嗅觉,又要吃苦耐劳,善于深入基层“抓活鱼”,才能发现并捕捉到新闻现场,最后在报道中呈现出现场感。同时,要善于捕捉时机,及时抓拍。突发事件发展很快,稍纵即逝,许多珍贵镜头必须瞬间抓拍完成。记者不仅要雷厉风行,及时赶到现场,而且要全神贯注、全身心投入。否则,就会出现“时过境迁”的遗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小龙通讯员杨杰)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市委编办紧扣主题主线,坚持把学和做结合起来,把查和改贯通起来,推动主...
商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商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