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倩
“我奶奶在您这做手术3年了,身体恢复得很好,今天得知您坐门诊,专门过来让您给复查的。”患者张奶奶的孙子说明来意后,周军详细问了老人身体状况,并写了医嘱,老人的孙子出门时还在感谢周医生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当年在危重时刻救了奶奶。11月21日,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门诊见到周军时,他正忙着接诊。病人一拨接一拨,从下午两点上班,周军接诊病人一直没停,期间没喝一口水,也没有时间接受采访,直到下午四点半,问诊病人慢慢少了,才得空聊起了从医生涯。46岁的周军,现为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自1994年进入市中心医院参加临床一线工作,他先后在急救、心内科、呼吸、消化、内分泌等临床内科工作。从激情昂扬的青年医生,到现在从容淡定专业技术过硬、学科建设的带头人,周军说,这么多年,虽然很累,有时也会有委屈,但是,他当医生的初心没有改变,为医疗事业作贡献的愿望一直根植于心。“对待病患应该始终真诚,时刻不要忘记自己身上的职责。”是他对自己从医的要求。
做医生,过硬的专业知识是基本素质。周军是西安交大临床医学专业毕业,不仅专业一流,还善于学习,他不断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2008年,医院组建神经内科二病区及神经内科重症室并任命周军为科室主任,他努力钻研业务,除诊治神经内科常见病外,他还承担着疑难危重神经系统疾病,在商洛市率先开展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以及脑出血早期抗缺血治疗、低温脑保护等新的方法和技术,填补了商洛市神经专业的多项空白,极大地提高了危重神经病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在神经科研领域,他不但学习省内外、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及技术,而且面对专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大胆创新和实践。周军介绍,在神经内外科领域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前均需行CT检查,而在进行CT检查时,由于设备的局限,被检者的头部不容易摆放和固定,导致了CT头部检查的图像质量下降和定位不准确。长期的临床经验让周军一直在思考,能不能发明一种设备可以准确地找到病患脑部的病灶,打破现下的诊治瓶颈,减少患者的痛苦呢?
于是,他翻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反复设计、实践、改进,再实践,终于在2014年,周军设计出来一种头颅定位仪,成功消除了手术盲穿的问题。头颅模型模拟结果显示,他设计的“头颅定位仪”定位准确,简便实用,达到安全、精准医疗的要求,而且仅一次性扫描,减少了患者搬运,节省了大量人力和医疗花费。经过医院伦理及学术专业委员会批准,“头颅定位仪”应用于临床,同年,也获得了国家专利。2016年,“头颅定位仪”的设计被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铜奖。
专业领域的成绩取决于平时的经验积累和不断学习创造,面对荣誉和成绩,周军没有止步,他认为,医者只有真正地服务于民,才算是合格的医生,仅在专业上有匠心还不够,对待病患还要有仁心。2015年的一件事一直深深刻在周军脑海里,至今想起来依然觉得温暖感动。当时商州区牧护关镇一对夫妇因为妻子脑血管疾病出现合并症来就医,情况危急,周军收治入院。治疗一周后,病人病情好转,然而这时,护士告诉主治大夫周军,病人的账单上显示欠费1万多元,催缴多次都没回音。“这人不会拿不出钱,出院时偷跑吧。”护士担心地说。了解情况后,周军得知这两口是农民,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这次为看病已经倾囊而出了,实在凑不齐治疗费了。周军看病人病情已无大碍,就建议出院,这个决定遭到了科室的反对,大家认为,欠的款不结清病人回头不认账怎么办?周军坚持让先出院,减少病人不必要的费用。就这样,在还欠费1万多元的情况下,病人出院了。“当时没想那么多,想着病人家属也尽力了,实在拿不出钱了,在医院待着只会增加更多的费用,那就不要给他们添负担了。”周军说,他已经做好了病人若不回来交钱,他就替缴费的准备。令他没想到的是,一周后,病人家属来补缴了欠款,还特意到办公室感谢他。“我当时很感动,那么朴实的一个人,他是想了多少办法才凑的钱啊,太不容易了,相比,我做的真不值一提。”周军把自己的仁心给了患者,患者把诚信和感动给了周军。
医者仁心,为千万人的健康幸福倾献大爱。面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主要的致病因素,作为一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医疗人员,周军千方百计造福于当地市民,他还经常深入社区、乡镇传播健康知识,让健康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由于他专注本职工作,为患者精心施治,获得了广大群众和相关部门的认可,2011年,他被评为全省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医生这个职业是个良心活,我一直告诉自己,要不辜负自己的良心,不辜负病人的信任。用自己的一点努力推动医疗事业的进步,是我的初心,也是我前进的动力。”周军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周瑄然)近日,西安的小樊和家人专程自驾沿着312国道到秦岭深处的商洛市旅游拍照,开车走到秦岭时发现单反相机的内存...
商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商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