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东西,拿现在来说没有一点价值了,但是我还是想把这些东西珍藏起来,让年轻人都看一看,不忘过去苦,珍惜现在的美好日子。”7月15日,洛南县洛源镇农林村八旬老人蔡忠杰,一边在家中精心擦拭着上海“雄鸡牌”煤油炉,一边向笔者回忆他32年的供销生涯。
今年88岁高龄的蔡忠杰老人,1957年7月从部队退伍后,成为当时洛源供销社的一名工作人员。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刚参加工作的他,每天要步行15公里的山路,进村入户收购鸡蛋,以完成供销社下达的每天2斤鸡蛋的收购任务。“听起来2斤鸡蛋并不多,可是那个时候要完成这个任务很不容易。在村里一路往上走,听哪里有鸡叫唤,就拼命地跑,撵到那里,哪怕收一个鸡蛋都很满足。那个时候条件差,一家一户最多只有两三只鸡,多了养不起。”老人说。
18年的采购生涯中,蔡忠杰到过浙江、河北、山东等地,多数时间奔波于省内各地,采购当时群众需求量大的油、盐、布料和化肥、农药、农具等生活生产用品。尽管常年奔波,但在那个统购统销年代,采购回来的物资在分配和销售上都有严格的限制。
“一个产妇生一个小孩要一斤红糖,这一斤红糖,要队上证明,村上证明,领导签字,营业员才给你称一斤。一般来说,过一个事给2斤碱面,给5斤煤油。化肥、农药、犁、铧这类都掌握的很严哩。”蔡忠杰回忆说。采访期间,老人找出了上海“雄鸡牌”煤油炉、“红灯牌”收音机、带着玻璃灯罩的油灯、木匣子上刻着五角星的喇叭这几件老物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能购买到这些东西,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这个煤油炉,表面是搪瓷的,是稀缺货,在那个时期,你要买这个煤油炉,是很不容易的,我是采购员,给经理和管业务的人说,跑来跑去,给人家搬凳子,殷勤地库里往门市部帮忙拿货,最后才买下。”
现在,闲暇之际,蔡忠杰老人总喜欢摆弄这些老物件,不仅是为了那段难忘的“供销”回忆,更重要的是为了教育现在的年轻人,让他们都看一看,过去人们生活的艰辛,常忆过去苦,才会不忘今天甜。
新闻推荐
本报讯(闫伟锋)由政府投资、县科教体局负责新建的洛南县第三幼儿园将于9月份开园。洛南县第三幼儿园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幼...
洛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