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斐
4月13日,在商洛市洛南县寺耳镇伍仙村,记者见到了贫困户张铁成。老张的老伴儿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多年,干不了重活。2017年,老两口在家门前种植杭白菊1.1亩,全年收获鲜杭白菊670公斤,收入3350元。老张高兴地连声说:“多亏了王书记,是他帮我们致富了。”
老张所说的王书记叫王建军,是商洛市残联派驻伍仙村的第一书记。到伍仙村工作3年,王建军凭着实干的劲头,四处奔走,多方联系,为村上争取和筹集建设资金400多万元,拓宽改造和硬化11个村民小组道路18.7公里,一举实现了全村组组道路水泥硬化,村上产业也由原来单一的中药材扩展到养蜂、食用菌等。
把家家情况都搞清楚
2015年,王建军被选派到洛南县寺耳镇伍仙村担任第一书记。伍仙村属于洛南东北部偏远的高寒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贫困面大,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
来到村上后,王建军不到一个月跑遍了全村17个村民小组,走访了居住偏远的部分农户和大多数贫困户。在扶贫对象核查工作中,王建军根据政策规定,设计了《伍仙村农户家庭基本情况一览表》,将全村家庭基本信息全部录入,并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评议。
贫困户尤红军家中4口人,妻子和女儿都是智障残疾人,老父亲也是残疾人,生活十分艰苦。王建军多次到尤红军家中鼓励他树立生活勇气和信心,并出资500元为他入股合作社,购买香菇菌棒500袋和中华土蜂两箱,由村上统一代管经营,使尤红军家脱贫有了希望。
让组组都通上水泥路
伍仙村17个村民小组,以前只有靠近村委会的6个小组铺了水泥路,其他都是人行便道和土路,群众出行困难,怨气很大。王建军同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商议后,决定改善全村基础设施先从修路开始。
王建军一面拟规划、打报告,一面到省、市、县有关部门找路子、跑项目、争资金。两年时间里,他跑了20多家单位和部门,往返百余次,终于争取到财政资金130万元、扶贫资金70万元,6个村民小组10.3公里的通组路实现了道路硬化。2017年,王建军又争取到专项资金178万元,一举解决了全村通组道路水泥硬化所需资金的难题。
2017年7月中旬的一天,王建军突然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他的母亲病重急需入院治疗。此时,王建军正在通组路现场指挥施工。他接到电话后心急如焚,左右为难,考虑再三,只得拨通在西安工作的妹妹的电话,请她照顾母亲。
担任第一书记3年来,王建军母亲住院6次,次次都是妹妹照顾陪伴。
使户户都有增收产业
2017年春节刚过,伍仙村会议室连续几个晚上都是灯火通明、争论声不断。王建军主持会议专题讨论如何壮大集体经济等问题。经过反复讨论,村上决定发展黄花菜种植、中华土蜂养殖及创办专业合作社。
根据伍仙村的自然资源和群众家庭实际情况,王建军提出一户一亩核桃园、一亩中药材、一户至少一人搞劳务。他们多方争取林业部门资金10万元,全村新栽植和科管优质矮化核桃1.5万棵、611亩。引进外地客商投资320万元,辐射带动全村420户群众种植猪苓、天麻、茯苓等中药材500多亩。
王建军结合伍仙村实际,在全村力推“三变”改革,按照“党支部+合作社+‘三变\’改革+农户”模式,成立了伍仙村江华黄花菜专业合作社,作为村级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管理,采取土地入股、土地租赁和群众自种等方式大力发展黄花菜产业。
王建军把伍仙村当成自己的家,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己的家事。3年时间,在他和村两委会班子的不懈努力下,伍仙村实现了组组道路水泥硬化,实施改造土坯房505座,水泥硬化入户路506户,修建文化广场3个,连心桥1座,为17个村民小组安装路灯115盏。
新闻推荐
华商报讯(记者陈永辉)4月6日至7日,商洛大部分地区遭遇20年来最严重低温霜冻灾害,给农户造成了严重损失。据商洛市林业部门初步统计,全市核桃受灾面积约200万亩,占到总面积的60%,农户损失正在进一步评估...
洛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洛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