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南麓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洛南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近年来洛南县渔业围绕全域旅游暨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三年强优计划”和“特色农业攻坚战”活动的总体要求,以加快渔业产业化发展为主线,以国家惠渔政策为契机,以发展特色渔业、休闲渔业为导向,以科技推广为支撑,以发挥养殖资源和区域优势为基础,以渔业增效、渔民脱贫增收、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提高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建设产业链,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养殖水域利用率,着力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水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促进渔业向园区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渔业产业在精准脱贫中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
实施示范带动 促进渔业产业发展
近年来洛南县水务局水产工作站一班人始终坚持以无公害水产品健康养殖为重点,抓好渔业科技推广工作,以点带面,辐射带动,跟踪服务,以加快渔业新技术的有效应用和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紧紧围绕示范引领,着力发展特色渔业,切实推进渔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目前为止,全县发展健康无公害水产养殖池塘面积200亩;引进养殖新品种5种,发展甲鱼养殖8000m2,大鲵养殖10000m2,水库网箱生态养殖3000m2,冷水鱼养殖9000m2。成功创建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家,创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家,市级现代渔业示范园区1家,县级现代农业园区2家,开展无公害水产品双认证2家,发展规模化渔业养殖企业13家,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5家;休闲观光渔业(垂钓、烧烤、观赏等)发展迅速,2016年完成水产品产量660吨,实现渔业总产值1500万元。
科技指导服务 助推渔业健康养殖
渔业科技以“主推技术、主导品种和渔业科技”为依托,围绕服务最后一公里,坚持以无公害水产品健康养殖为重点,抓好渔业科技推广服务,推广塘库边种草主养草鱼和水库网箱养殖滤食性鱼类的健康养殖技术,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实施无公害水产健康养殖技术推广面积200亩,以典型示范,逐步滚动,不断辐射带动周边无公害渔业养殖300亩,为确保推广项目的顺利实施,选派3名渔业科技特派员长期下乡蹲点,将任务分解到人,并与其全年的绩效工资挂钩,以点带面,搞好跟踪服务,以加快渔业新技术的有效应用和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通过近几年健康养殖技术的推广实施,所实施的健康养殖水域平均单产达到了800公斤以上,逐步规范水产健康养殖技术,不断发展池塘、水库绿色无公害养殖基地,提高水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创建和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工作。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放心水产。
发展特色产业 推进渔业园区建设
洛南县渔业人紧紧围绕示范引领,着力发展特色渔业,适度发展甲鱼、鳟鲟鱼、大鲵等特色养殖,推进渔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在2015年成功将陕西洛河水岸生态苑创建为商洛第一家“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基础上,2016年成功将洛南县朝阳现代农业开发产业园创建为“商洛市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017年成功将陕西洛河水岸生态苑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为“商洛市市级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实现了洛南渔业产业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和市级现代渔业示范园区零的突破。
依托资源优势 拓宽渔业发展空间
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西安一小时经济圈优势,充分发挥山塘水库数量众多且山水风光宜人的特点,围绕政府推动、市场拉动、龙头带动、示范引领的总体思路,按照提质增效、稳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这一总目标,坚持“生态优先、养护结合、以养为主”的方针,紧抓“科技兴渔、健康养殖、质量监管,资源养护”的工作重点,按照发展现代渔业、生态渔业、优质高效渔业的要求,以现代渔业示范园及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为抓手,以发展特色渔业、休闲观光渔业为导向,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甲鱼、冷水鱼和大鲵等特种养殖,借助旅游平台,发展休闲观光渔业,延伸渔业产业链,提升渔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生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推动渔业经济制度创新和渔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洛南渔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明确发展目标 稳步推进渔业产业
洛南县紧紧围绕“科技兴渔调结构,推进健康养殖促增收,强化监管保安全,完善服务上水平”的这一工作思路,建设以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养护、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冷水鱼产业示范、网箱生态养殖和休闲观光渔业五大产业基地,使渔业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到2020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000亩,年产水产品1000吨,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3000万元,使渔业真正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特色支柱产业。李小军 叶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波谢非)10月13日,省委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商洛工作动员会召开之后,商洛市各县区认真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工作,研究制定边整边改措施,确保省委环保督察工作顺利开展。商...
洛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洛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