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村新貌
张忠富夫妇俩面对镜头有些拘束
记者 曹文豪 文/图
小河村的贫困户现实的生活质量究竟如何?每家贫困户又是否享受到了***政策带来的利好?贫困户们对脱贫攻坚工作又持怎样的态度?小河村的扶贫攻坚工作还存在哪些“卡喉咙”的现实困难?针对这些问题,《阳光报》记者近一个月来深入走访了商洛市洛南县城关街道办小河村多位贫困户、村干部及部分政府部门的扶贫干部,发现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努力下,一大批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而有些贫困户还有完全依赖政府脱贫的陈旧观念,认为当上贫困户就可以依靠政府修房子、给票子,等着有人帮自己过上好日子。帮扶贫困户脱贫是一场攻坚战,村镇政府、扶贫干部要在思想上引导贫困户树立自信,政策上激励贫困户自强、自立,让贫困户自己干起来,有了内部动力,加上外部帮扶,***效果会更好。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小河村共有村民293户1060口人,2017年贫困户10户,五保户11户,加上去年在国家贫困户数据库中的困难群众39户,全村共计困难群众49户。
大学毕业的儿子患病,夫妻俩维持生活,无钱盖房干部推广辣椒种植,部分村民有顾虑
6月2日,晴,记者随同村支书来到贫困户尤女士家。
尤女士,53岁,小河村王砭组村民,去年被列为贫困户,今年仍在国家贫困网里,仍是村里扶贫帮扶的对象。面对记者和村支书,尤女士表示,自家的土房随时有坍塌的可能,希望政府能够协调资金,帮助自己家盖起新房。
记者看到,与周围村民的新式砖瓦房相比,尤女士家的土房在村里显得十分扎眼。通过和其他村民交流记者得知,尤女士家的土房已经住过几辈人了。现在,这院土坯房经过风吹日晒,承重已出现问题,只得在房后用树干支撑。
尤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的儿子本身学习不错,好不容易供儿子读完大学,没想到儿子却患上了白癜风,因脸上的白癜风,儿子找工作屡屡被拒,孩子也逐渐丧失了信心。尤女士说,自己有高血压不能从事重体力活,丈夫因为没有技术,也只能在务农的同时,打打零工。
记者在尤女士家的土房前看到,新房子的地基已经打好。村支书告诉记者,尤女士家老房的这种状况,下雨天肯定有危险,还为她家争取了危房改造和移民搬迁的名额,只需要她将房屋主体建成,相关取证工作,程序走完之后,就能给她补贴几万元,但是她家迟迟不动工,没有办法申请补助。
尤女士家里的地种的都是玉米、四季豆等“靠天吃饭”的农作物,洛南县的气候条件足以满足这类作物的生长要求,所摊的人力成本相对较少。但相对的,其经济价值也比较低,除了能够满足食用外,作为商品出售的利润非常低廉。
今年,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经过实际调研,对口帮扶单位商洛市采购中心牵头为小河村联系了辣椒收购公司,希望通过在全村推广辣椒种植,为农民增加收入。
但在尤女士家地里,仍种着年年保丰收的玉米。当记者问及不种植辣椒的原因时,尤女士表示,村里种的人不多,自己也就没敢种,况且种辣椒需要精心照料,担水、上肥,费时费力,万一种不好连原本的玉米收成也没有了。
尤女士有3亩5分地,辣椒苗是免费的,难道连5分地的辣椒都无法试着种植吗?面对这个问题,尤女士并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表示自己家没有种。
今年,村上新实行了贫困户一对一对口帮扶的计划,针对村里贫困家庭贫困程度的高、中、低,分别由包扶单位商洛市采购中心干部、村委会成员、党员干部三级分别包扶。尤女士家的情况,由村委会成员帮扶,村支书亲自来抓。
村支书表示,尤女士家的情况确实相对困难,但是夫妻双方及儿子仍有劳动力,并不缺乏致富的能力,只是主观能动性比较差,对于村里提供的发展方向不太关心,只想等待村里拨钱给她们盖房,但是政策要求移民搬迁补贴需要房子主体建成才能发放,房子不盖起来,村里也没有办法申请资金。对于尤女士家这样的状况,要谈到具体帮扶措施与计划,只能慢慢与其沟通协调,以期达到相互理解。
男子照顾患病老母,不能出门打工赚钱,在家只会种地、打零工
6月2日,晴。记者随同村支书来到李红民家。起初,李红民并不在家,记者在其家里只看到了李红民失明卧床的89岁母亲。李红民的母亲名叫尤小凤,身份证上写着1928年生,因为历史原因,尤小凤还曾裹过小脚。
李红民,男,48岁,小河村小河组村民。记者从村民口中了解到,李红民是村里出名的孝子,家里一共兄弟姊妹5人,89岁的母亲尤小凤和李红民住,平时主要也是李红民在赡养老人。
三四年前,尤小凤视力逐渐开始下降,生活难自理,李红民不得不结束在外打工的生活,回到村里照顾母亲。从原本的打工挣钱,变成了靠天吃饭的农民,与母亲相依为命的生活一过就是三四年。
李红民今年已经48岁,仍没有结婚,本来前些年在外打工挣了些钱,自己盖了一栋漂漂亮亮的新房子,准备讨个媳妇,但是母亲突然失明急需照顾,讨媳妇的事,也就又搁下了。
李红民面对记者采访,显得十分木讷。与李红民关系非常好的邻居告诉记者,红民为人非常实诚,在外干活肯下力气,很受雇主好评,很多人都愿意请李红民工作。但是近年来,因为他母亲实在离不开人,李红民也失去了出门打工赚钱的机会。
李红民证实,除了每年国家低保收入外,他一年打零工的收入不足2000元。
李红民和母亲已经连续两年被列为村里的贫困户,享受低保,每年政府机关下乡慰问,村委会也会特意将慰问单位的同志带到李红民家,为村里的孝子缓解生活压力。
今年村上新实行了贫困户一对一对口帮扶计划,李红民家的情况被列为特别贫困,由商洛市采购中心服务采购科科长刘建设负责对口帮扶,刘建设表示,已经与李红民家有过交流,并会建立长效联系机制,定期看望慰问。要在尊重李红民个人发展意愿的基础上开展帮扶,如果他有什么现实需求和困难,可以及时协调帮助他解决,在政策扶持方面会继续为其争取,保证李红民和老人的基本生活。
妻子种地,残疾丈夫打工,供养两个学生想种植辣椒致富,没有水利设施
6月4日,雨,记者随同村主任王学勇来到困难群众宋书桂家,宋书桂从家里拿出一盒云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宋书桂,女,42岁,小河村王砭组村民。丈夫早些年从核桃树上跌落,腰部及腿部摔伤,鉴定为二级伤残,无法从事农活。家里还有一个老人患有脑梗,需要定期服药。自己两个女儿,一个已经毕业,在外工作能够照顾自己,小女儿还在读中学,需要家里支持。
经人介绍,宋书桂的丈夫去年在西安找到一份保安的工作,一个月能赚些钱,一年也只能回来一两次,今年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但因为孩子还在上学,老人也患有脑梗,家庭仍处在贫困的边缘。
丈夫在外工作,照顾老人起居,照料孩子上学,种植家里的农田就落在了她的身上。
宋书桂说,自己家的地里种了土豆、玉米等不太需要劳力的作物,足够供家里人吃,也能卖一些。还有一部分地,因为距离较远,荒草也长了起来,自己一个人没有能力种植,也就没种什么。
据周围村民介绍,往年土豆成熟时,宋书桂一人要将土豆从地头拉回家,由于个子低、身体单薄,宋书桂需要用一个尿素袋,一路从坡地将尿素袋的土豆拖回自己家。
根据宋书桂家里缺乏劳动力的情况,村里将宋书桂家的情况列为一般困难户。即不享受国家贫困户的扶持政策,但仍属于村里帮扶和关注对象。由村里的党员实行一对一帮扶,在农忙季节为宋书桂提供必要的帮助。
在与宋书桂的交谈过程中,随行的村长王学勇谈到了今年村里计划推广种植辣椒、黄花菜的想法,同时村里也能够帮村民解决销路问题,宋书桂的突然脸上泛起希望地笑容,但不一会儿又皱起了眉头。种植辣椒、黄花菜需要勤浇水,水从哪里来呢?
记者观察到,洛南县多是坡地,村民的灌溉用水多是用扁担挑水到田间地头的一个大瓮中,再由瓮中取水,人工灌溉。
缺乏劳动力,灌溉用水不便利,让村长王学勇在全村推广辣椒种植的产业扶贫计划也遇到巨大阻力。
“顶梁柱”患胃癌背上沉重负担想养猪脱贫,缺乏动力电
6月4日,雨。记者和村主任王学勇再次来到贫困户张忠富的家里,这次张忠富和妻子都在家。
张忠富,男,55岁,小河村王砭组村民,是家里的顶梁柱。前些年在外打工,妻子在家养猪,家里光景不错。后来在医院查出胃癌,2015年9月在商洛市中心医院做了全胃切除手术。这场手术不仅花光了家里多年的积蓄,也近乎剥夺了这个家里顶梁柱的劳动能力。现在,每隔3个月1000~3000元的定期检查费,也使这个失去主要劳力、仍有孩子在上大学的家庭背上了沉重的担子。
张忠富的妻子告诉记者,每次去商洛市中心医院给张忠富做术后定期检查,从村里到县城坐车需要1.5元,从县城到商洛市的大巴车需要14元钱,返程需要14.8元钱,还贵了8毛钱,因为不放心,每次自己还要陪同张忠富一起去。来回路上的费用,食宿的费用,都要花钱啊!
张忠富有个儿子在户县读大学,虽然享受了国家每年6000元的无息助学贷款,但是儿子在外读书,终究要花钱,自己的身体状况又是如此,何谈给孩子盖房结婚。张忠富说:“如果平时不想这些事,自己也看着和周围人一样有说有笑,但是一旦想到这些事……”张忠富哽咽没有说下去,只是默默地用手抹了一把脸。
交流中记者看得出来,纵使面对诸多逆境,张忠富本人生活心态仍很积极,对于全家脱贫致富的想法仍很活跃,但是由于这个手术,让他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事实无法改变。
记者上次来时就看到,与别人家不同,张忠富自己家里饲养了一些鸡和几头小猪。张忠富告诉记者,自己虽然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但是还是不甘心,想要把家里的光景变好。
临走前,张忠富说了自己的愿望,希望村里能给他解决动力电的问题,让他能够为饲养小猪配备打料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一点一点让日子好起来。
鉴于张忠富家目前的实际情况,和急需帮扶的特殊性,村里将张忠富家的情况列为特别贫困,也属于今年10户贫困户的范围,享受国家对贫困户的扶持政策。张忠富家一对一帮扶由商洛市政府采购中心办公室主任王平负责。
王平表示,自己已经和张忠富家建立了长效联系机制,有什么困难可以及时联系他。再一方面,为支持张忠富家发展饲养,也已经协调村委会联系县供电所,协调解决打料机的动力用电问题。王平还表示,对于张忠富家的实际情况,他们仍会在尊重张忠富家主观发展意愿的基础上,以解决他们家遇到的实际困难为指导,为他们积极协调相应的扶持政策,帮助这家有心致富的人走出困境。
今年,小河村对全村的困难群众实行了一对一对口帮扶计划,使每家的困难状况得到有针对性的解决。
记者针对商洛市洛南县脱贫保障农业灌溉用水的问题也联系了省水利厅、商洛市水务局及洛南县水务局,希望能够为小河村发展产业扶贫,特别是种植业扶贫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有关部门正在协调解决之中。
发展产业扶贫,没有水利灌溉无法实现。何日能够解决灌溉用水?小河村全体村民仍在翘首期盼。
新闻推荐
洛南县国土资源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追赶超越做好、做优全局事业。近期,该局向全系统党员干部发出倡议书,努力实现国土资源工作创新发展,追赶超越活动中顽强拼博、建功立业,积极实施党建领航工程,激情投...
洛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洛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