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社法委调研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侧记
□记者 盛明
为进一步了解陕西省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情况,推进法治陕西建设,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健康、快速发展,8月18日至19日,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就“陕西省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情况"赴商洛市调研。
三位一体治理格局
迎着八月的细雨,委员们来到了洛南县景村镇王涧村。今年以来,在景村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王涧村成立了依法治村工作领导小组,利用党员群众大会学习宣传与农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并采取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播放广播等方式对村民进行法律知识宣传,以提高全体村民的法律素质。
此外,领导小组从健全制度入手,实行坐班接访,坚持矛盾纠纷周排查、月分析制度,已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件,调处成功2件,1件已进入司法程序。“目前已形成村调解委、治保会、治安巡逻中队三位一体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格局。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重大事不出县。"王涧村村支部书记杨珍珠说。
让群众“唠家常"
牧护关镇闵家河村在推进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过程中,积极探索新模式,设立闵家河法制学校,配备课桌30余张,可容纳60余人。法制学校与村矛盾纠纷调解室合二为一,通过集中授课的形式让农民在农闲之余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交流科技致富经验,共商村务大事,调解处理矛盾纠纷。闵家河村汲取了吉林舒兰的成功经验,在村民经常聚集的地方,搭建平台,让群众通过“唠家常"的方式,把矛盾纠纷、百姓诉求等社情民意在“百姓说点事"办公室反映,信息员收集整理,按程序上传至村、镇人民调解会,使矛盾纠纷及时化解。
针对基层治理法治化在部分镇未能得到足够重视,依法保障基层和谐稳定、促进改革发展的思想在部分村尚未真正确立的情况,闵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张述正建议,充分结合群众生产生活上的“法律需求",建立多样化的普法平台,设计多样化的普法形式和载体,提高农村干部对法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破解“人治大于法治"
今年初,洛南县城关街道办事处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选举法》要求,实行村财街办管、组财村管制度,完善落实政务、财务公开监督制度,街办纪委定期对各村居的村务财务进行检查监督,顺利完成了全街办33个村居的三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农村基层还存在着部分村民信访不信法,基层执法、村民议事上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城关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张文宇建议,“在农村推动依法依规的法治化建设中,领导带头学法、守法、用法是关键;在法律和政策制定上要结合实际,执法要严格遵守法律;要提升基层干部数量与待遇。"
“加强组织网络建设,夯实法治工作阵地,选派在村里有威望、有经验、有责任心的干部和村民担任治调委员,健全完善治调工作机制,明确治调干部的工作职责。"省政协委员陈晓莉建议。
“着力解决原有村规民约操作性不强、合法性不够、执行度不佳的问题,强化修订完善、教育宣传和执行落实,注重制度的刚性约束,注重文化的道德约束力,全面陶冶民风,改善村风,提升群众自觉守法的意识。"省政协委员王铭说,“要抓好农村现有民主、法治制度的执行落实,通过抓好制度执行落实来促进村级事务管理法治化、规范化。"
新闻推荐
本报讯(南星记者王斌)“深入开展政协委员进社区,委员更能服务基层、联系群众,接地气了。"洛南县政协委员王民娃深为感慨。从今年9月开始,洛南县为把政协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农...
洛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洛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