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骤晴,雾锁秦岭。9月10日上午,驱车行驶在西安环山公路周至段,两旁集中连片的猕猴桃园里繁果压枝,一派丰收景象。
在位于秦岭北麓九峰镇南千户村的陕西佰瑞猕猴桃研究院科研示范基地,全国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农村科技开发中心主任雷玉山正踩着湿软的泥土仔细察看猕猴桃新品“瑞玉”的生长情况。
雷玉山是陕西商洛丹凤县人,浑身透着学者的儒雅,初次与他接触的果农往往会“敬而远之”,但只要接触一次,果农就会把他当作朋友。
“农业科技工作者离开土地、离开农民,就寸步难行、一事无成。”雷玉山用心用情把科研成果变成农民的“致富果”。
“这辈子只会跟猕猴桃打交道”
雷玉山今年57岁,亲朋好友调侃他“这辈子只会跟猕猴桃打交道”,他却说“一辈子只种猕猴桃不要紧,关键是要把这件事干出名堂”。
“等饭吃不是办法,靠自己干才有出路。”陕西省农村科技开发中心一直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曾面临发不出工资的窘境。在单位生死存亡之际,雷玉山带领十几位科研人员,立足陕西猕猴桃产业发展,一手搞科研一手抓管理,攻克诸多技术难题。
2015年9月,雷玉山牵头组建中国猕猴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相继建成陕西省猕猴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猕猴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他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和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选育出猕猴桃新品种优系10个、审定新品种5个,获专利授权5项,取得科技成果6项。
念好“顶天立地”经
长期在农业生产科研一线工作,雷玉山深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痛点,“农业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必须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选育出颠覆性、引领性的品种和研发出高端顶尖的新技术新产品,‘立地’就是要让科研成果落地生根,让农民种出好猕猴桃。”
如何“顶天”又“立地”?
在雷玉山力推下,陕西省农村科技开发中心于2008年在中国猕猴桃之乡周至县建设科研示范基地,2009年12月在基地基础上,创办科技成果转化公司——陕西佰瑞猕猴桃研究院,从100万元起步开始了10年的艰苦创业。
“我所在的单位比较小,社会关注度不高,这样正好有利于专心做科研。”雷玉山强调说,作为劳模,就应该脚踏实地干事创业。
把科技融入产业扶贫
近年来,雷玉山和研究院利用科技优势进行猕猴桃产业帮扶,通过“科技+产业+扶贫”的扶贫模式帮助村民致富。
今年疫情期间,为加快猕猴桃“东扩南移”进度,他连续两个月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奔赴安康市和商洛市的县镇,指导猕猴桃产业发展。同事们看他辛苦,劝他不必每次都亲自到场,他却说:“不到田间地头,心里不安。”
安康市岚皋县是陕西猕猴桃产业“南移”的重点县,作为该县科技顾问,雷玉山走遍了岚皋的沟沟岔岔,研究制定出山地猕猴桃建园技术方案,带去了新品种和有机壮果新技术。
目前,岚皋县1万多亩山地猕猴桃已开始挂果。当地农业部门称赞:“这些新品种、新技术是开启致富之路的‘金钥匙’。”
新闻推荐
本报讯(朱姝)8月25日,商洛正大公路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全体党员前往丹凤县龙驹寨街办马炉党性教育基地开展“倡廉洁...
丹凤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丹凤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