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商洛 今日洛南 今日丹凤 今日商南 今日山阳 今日镇安 今日柞水
地方网 > 陕西 > 商洛市 > 今日丹凤 > 正文

油房村产业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谢非 宋雨萌

来源:商洛日报 2020-01-15 06:18   https://www.yybnet.net/

赵家安为核桃树拓盘

张方照看着刚出生的猪崽,这些猪崽是大伙增收的希望。

油房村是丹凤县龙驹寨街办一个普通的小村庄,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村在帮扶单位市文旅局的帮助下,干群一心,齐心协力战胜贫困。经过几年努力,这个小村庄产业发展和群众的精神面貌都发生很大变化。

油房村辖15个村民小组、377户1332人,在册贫困户137户458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2019年全村人均收入8530元,贫困率从36%降至1.35%,实现整村脱贫。群众以往期盼的好日子,逐渐变成了现实。

精神扶贫结硕果 残疾人过上好日子

1月3日,天气寒冷。油房村碾子湾组村民刘家安院里人头攒动,亲邻好友聚在一起,准备吃宴席。原来,是刘家安为父亲过86岁生日。刘家安患有小儿麻痹,只见他费力地挪动着双腿招呼客人,黝黑的脸上挂满了笑容。据油房村村支书魏如锋介绍,刘家安今年57岁,父母也是残疾人,以前家里日子过得艰难,虽然身体残疾,但刘家安并没有怨天尤人,在脱贫攻坚政策的扶持下,自主发展产业,他家的日子越来越好。现在,为庆祝自家甩掉贫困户帽子,刘家安就借老父亲生日宴请平日里对他家多有照顾的亲朋好友。

临近中午,冬日的暖阳为村庄罩上一层薄薄的金纱,也照亮了小院。寿宴开始了,七八桌亲戚近邻都笑容满面,桌上菜品丰富、样式新颖,大改往日乡村宴席单调的面貌。“这席面是包给峦庄镇上人做的,桌椅、碗具、食材都是人家从镇上拉过来的,我们只用出钱就行了。”刘家安笑着告诉记者。

贫困的日子一去不返。刘家安贫困户的帽子已于2019年摘掉。2019年,刘家安养了6头猪,全部卖掉后,净收入过万元,家中的核桃卖了1000多元。他家还有一台磨面机,平日里有人来磨面、苞谷之类的,可以赚点零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对磨面机的需求越来越少了,但刘家安还是积极地为村民服务,一年到头也能挣些零花钱。

刘家安为人厚道、热心善良,在村里广受好评。他虽然身有残疾,却从不气馁,一步一步将日子过得越来越好。2012年,他被村委会评为残疾专委,负责为村里70多名残疾人宣传政策,申请辅具。2017年,他成了碾子湾组的护林员。虽然腿脚不便,但他干起活来毫不含糊,定期巡查、宣传护林知识,从不懈怠。护林员一个月430元的工资,仅这一项,刘家安一年可收入5000多元。“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感谢干部的帮助,让我家的日子越过越好。现在猪价喜人,开春后我再逮几只小猪,今年一定会有好收成。”对于未来,刘家安充满希冀。

“刘家安的变化离不开干部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他自身努力。”油房村第一书记刘小龙说。近年来,该村在精神扶贫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村里绘制党建和扶贫、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图画31处,建立村组广播室,传播脱贫政策,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向群众灌输自主脱贫理念;建起农家书屋阅览室,投放书籍1000多册,满足群众学习农业科技和平时阅读需要;村文化综合服务室置办全套娱乐设备,组建文化艺术宣传队,宣传村中创业致富先进典型,丰富了百姓的日常生活,让他们在发展经济上更有劲头。通过一系列的引导与激励政策,村中涌现出一批像刘家安的脱贫典型,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

利用扶贫资金 带动群众脱贫

1月3日凌晨,油房村一猪场里,一头母猪生了24头小猪。刚出生的小猪崽通体粉白,十分可爱。猪场老板张方将拍好的视频发到朋友圈,不少朋友点赞。张方拿着手机兴奋地向记者展示当日凌晨的成果。

“2019年共出栏700多头仔猪,150头肉猪,现存栏200多头。9月份后猪价攀升,800多头猪赚了几十万元。”丹凤县庆丰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方告诉记者。

张方今年31岁,油房村正沟组人。初中毕业后,他前往上海电子厂打工,高压的环境、枯燥重复的工作让张方很不适应。为什么非要跑到这么远来赚钱?一番考虑后,他决定返乡创业。2011年他回到家乡,了解到国家创业优惠政策,张方筹划着建设养猪场。他四处筹备资金,多方考察,2012年春天,张方投资30万元建设养猪场。半年后,养猪场建好了,验收合格后,相关部门给予张方15万元的产业补助。

为了尽可能降低风险,张方开始只养了400多头猪。他尝试自繁自养,但由于缺乏经验,猪的配种率低,仔猪成活率不高,严重影响猪场效益。情况最差的时候,一家人前前后后白忙活一年。就在张方焦头烂额时,苏陕协作政策送来及时雨。2017年,村里将30万元苏陕协作资金作为村集体经济的入股金投入养猪场。之后,张方购买了50头能繁母猪和1头种猪,他还利用这些资金对猪场进行改造,购买了新的产床、定位栏、拌料机、暖气设施等,为养猪场自繁自养打下基础。

2018年张方的养猪场为村上分红2.4万元,2019年分红1.8万元,村里30户贫困户户均年分红300元。油房村村支书魏如锋介绍,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油房村把200万元村集体经济启动资金投放给企业,以入股分红的形式增加集体积累,带动贫困户增收。村上在庆丰源专业合作社千头种猪养殖基地投入30万元,带动30户贫困户,每户年分红300元;在商洛鹤秦服装有限公司投入170万元,覆盖带动全村群众。另外,枣园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带动油房村30户贫困户,每户年分红200元。在镇村干部及村“四支队伍”的努力下,目前全村集体经济分红基本实现全覆盖。

抓好技能培训 助力创业就业

清晨,58岁的赵家安在地里的核桃树下忙活着,作为核桃科管员,冬季及时清理树下落叶是他的工作之一。清理结束后,赵家安绕着核桃树拓盘。“来年春夏,如果雨水过多,拓盘可以防止核桃树被泡根。”赵家安边忙活着边解释。

早在2013年,赵家安一家被纳入了贫困户,原因是缺少技术,全家的生活只能靠着赵家安外出卖苦力。赵家安家里有十几棵核桃,因为他勤于照顾,每年能收六七百斤核桃。2017年,村里大面积嫁接核桃新品种,建成千亩核桃基地。由于赵家安有基础,加之他勤奋好学,经过县上专家几次培训,赵家安成为村里的核桃科管员。

每年核桃收获之后是赵家安最忙的时候。他从村里雇几个懂技术的村民帮忙,修枝、施肥、涂白等工序全干完需要30多天时间。赵家安每天拿120元的工资,每年在核桃科管上有五六千元的收入,再加上家里600多窝猪苓,每年有4000多元的收入,现在赵家安一家年平均收入1万多元,他家已在2017年顺利脱贫。

临近春节,赵家安却没有悠闲地等着过年。不久前,他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养鸽子的节目,刚好有个亲戚也在养鸽子,了解得知,一只肉鸽能卖30元钱。赵家安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产业,立刻到县城预定了鸽笼。这几天,他正着手在自家屋顶上建一个棚子,等鸽笼到位了,首批先养100只。

“今年春节,在南京打工的儿子计划让全家在西安过,他说我们辛苦了半辈子,也让我们体验一下大城市的生活。”赵家安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2017年以来,油房村大规模引进核桃新品种进行嫁接、补种,建成科管核桃园1300多亩,让全村群众受益,村民户均年增收800元至1000元。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村里连续3年聘请县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核桃科管、天麻种植、家政服务、厨艺等技能培训26场次,培训人数达450人,让更多群众掌握种植、养殖以及劳务等技能。掌握了这些技能,村民或是自主创业,或是外出打工,增加家庭收入。如今,像赵家安这样的农村技能型人才,在油房村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典型示范引领 增强发展后劲

当日中午,跟着村干部,我们来到元岭组天麻种植大户魏建军家中。小院紧挨着路边,院里停放着一辆农用车,台阶上晾晒着鲜红的山茱萸,魏建军的父母坐在门口晒太阳。妻子在县城照顾一对儿女上学,魏建军在家里种天麻,顺便照顾父母。全家人分工明确,生活幸福美满。

其实,魏建军家在2013年还被认定为贫困户,那时全家靠魏建军一人外出打工挣钱,日子过得紧紧巴巴。2015年,魏建军尝试着种天麻。从来没有种过天麻的魏建军不敢大量投入,只种了200多窝。谁也没想到,他的天麻当年居然丰收了,卖了7000多元。

第一次种天麻就有这么好的收益,2016年魏建军增加投入,扩大了种植规模,投入1万多元种了3000多窝。但是由于技术不过关,再加上买的种苗质量不好,这一年魏建军的天麻勉强收回成本,白忙活了一年。

魏建军准备放弃了,没想到村里请来农业专家给大伙来上课,魏建军听了几次课后,发现了自己在种天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加上县上产业扶持政策支持,每户最高可以得到5000元的产业补贴。于是,第二年他从有性繁殖做起,抓好每一个环节。经过几年的发展,魏建军已成为村里的天麻种植大户,一年收入好几万元。今年,魏建军准备种5000窝天麻,并提前做1000窝的天麻种苗,以保证天麻能有一个好收成。

目前,油房村全村发展中药材天麻、茯苓、猪苓等百万窝,仅天麻一项全村户均收入1万多元,在这些产业大户的带动下,中药材成为群众增收一大支柱产业。

“这几年明显看到回来的年轻人变多了,发展产业的人多了,村子里也渐渐有了活力。”魏如锋谈起近几年身边的变化时,笑着说道:“有人,有产业,乡村振兴才有希望。”

告别了穷日子,油房村人正乘着春天的列车向小康生活前进。

新闻推荐

新春走基层 脱贫攻坚一线见闻 驻村第一书记帮种天麻 让贫穷户走出“抑郁”

华商报商洛讯(记者程娟通讯员刘春荣)1月8日一大早,蟒岭丛中飘着雪花,“李书记,雪大得很,你不在办公室烤火,要去哪儿?”“我到赵安...

丹凤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丹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老宋搬迁记2020-01-02 23:56
评论:(油房村产业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谢非 宋雨萌)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