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勇讲述“一升核桃”雕塑的创意。
本报记者 陈新涛 文/图
深秋时分,丹凤县棣花景区北面坡上,漫山的核桃树褪去盛夏的繁茂,在阳光下“回顾”着丰收的喜悦。这里的休闲亭、人工湖像是“林海”中的岛屿,迂回蜿蜒的旅游步道像一条舞动的丝带,给整个“海洋”增添了几许灵动。天气微寒,游客却兴趣未减,在这以核桃为主题的公园里尽情寻觅久违的安逸……
核桃主题公园的主人王晓勇,是丹凤的一位名人。从创办传媒公司到开发手工艺品、打造核桃公园、发展电子商务、发起商洛核桃产业联盟,“爱折腾、能折腾、会折腾”的性格让他的创业之路一波三折,既品尝过失败时的辛酸,也享受过成功时的喜悦。他在不断“折腾”中实现自我。
突破困局 发力文化传媒事业
王晓勇今年43岁,出生于丹凤县商镇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家里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让幼小的他立志长大后既不当农民,也不按部就班地上班,而是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改变家里的贫穷面貌。
1995年,从商洛电大毕业后,王晓勇被分配到一家单位。上了几个月的班后,那种一眼能看到头的生活让他厌烦,想干一番事业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于是他果断辞职,离开家乡到山东青岛一家广告传媒公司打工。新的工作,激活了王晓勇的创业细胞,很快他就锁定了目标,先干自己喜欢并且专长的事情——在文化传媒方面拥有自己的事业。
有了想法,王晓勇就利用一切时间学习文化传媒知识、向行业前辈请教,慢慢地积累了传媒公司运作的经验,思路也逐渐清晰。2002年,他怀揣着梦想回到商洛创办了自己的传媒公司,主营广告制作、活动策划、图书编著等。
公司刚创办起来,由于人脉资源匮乏导致客户面狭窄,前两年业务量少,几乎没有盈利,王晓勇很焦虑,但他决不言败。发传单、上门推介、做活动推销,为了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和业务量,王晓勇吃了不少苦头。苦闷时,他就暗暗鼓励自己“我不一定能成功,但我一定要试试”。随着承办的活动越来越多,公司逐渐在公众面前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慢慢地,他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文化英才,事业也迈上了新的台阶。
农旅融合 探索核桃扶贫新路
2012年前后,随着“秦岭最美是商洛”品牌影响力的扩大,看到当地的特色文化产品和旅游纪念品市场几乎一片空白,王晓勇率先“嗅”到商机并注册了“平娃”商标,并在丹凤县万湾村建成手工艺品研发基地,成立专业合作社,仅半年时间就实现销售额300余万元。这为他2018年启动米古巴陕西文化产品电商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实战经验,如今“米古巴电商+金融+知识产权”的模式也在稳步推进中。
商洛有“中国核桃之都”的盛誉,核桃产业也是当地的主导产业,如何将文化产业与核桃产业对接呢?2015年,王晓勇又投资建起核桃街电子商务项目,平台直接与核桃加工厂商对接,当年8月顺利上线。到第二年10月底,核桃街就上线了25个省48个品牌产品,总销售额3654万元。同时,他还研发了“商於牌”核桃分心木养生茶、核桃休闲食品和核桃木工艺品,使无人问津的核桃分心木、核桃木变废为宝,延伸了产业链,走出了差异化的路子。
在“核桃+电商”模式快速发展的同时,王晓勇脑子里又闪过一个念头:既然能搞核桃的销售、产品研发,为什么不把产业链延伸到生产环节,让这颗深褐色的坚果成为家乡人民的致富果,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2016年6月,反复权衡后,王晓勇在棣花镇许家塬社区流转集中连片土地1395亩,规划并建设了集核桃科普、林下经济、露营体验、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文旅农”融合的农业主题公园。经过不断发展,现在的核桃主题公园已成为商洛市远近闻名的“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公园帮助22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6000元,探索出一套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商业模式。
“人生就是折腾出来的,我觉得不断奋斗的人生是最美好的。”站在核桃主题公园的山坡上,王晓勇用舒缓而平静的语气道出了一路走来的感受,而最让他引以为豪的是园区带给周边群众的那份实实在在的回报。
回望来时路,王晓勇信心满满道:“核桃主题公园是我觉得自己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天津有‘泥人张’,而我要成为陕西的‘核桃王’。”
新闻推荐
近年来,丹凤县公安局坚持以“党建带队建、队建促工作”的思路,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统领,以开展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为契机,以党员“...
丹凤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丹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