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凤县城,有一个叫张育新的小伙子,31岁的他在网上经营着一家网店,把丹凤的特产——牛筋面卖到全国各地,让天南海北的“吃货”和远在外地的游子吃上了筋道可口的牛筋面,张育新也因开网店而出名。
张育新每天要卖出几十单牛筋面
怀揣梦想南下捞金
那时候广东网吧很多,网络这个陌生的世界让他眼前一亮,并产生了浓厚兴趣。每到星期天工厂放假,他就跑到网吧上个通宵,看电视或者打游戏。有一次,他怀着好奇点开了阿里巴巴网站,看到里面都是做批发生意的,他心想:要是我也能开个这样的店就好了!可转念又一想,自己一个打工仔,开网店肯定需要不少钱,还是努力赚钱吧。他仍然辛勤耕耘在流水线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儿行千里母担忧。2011年的一天,张育新接到母亲的电话:“你今天过生日,给自己买点好吃的。”听到母亲的话,他突然泪流满面,惭愧不已。当初自己不听父母的话负气离家,这些年还没做出一点成绩,自己决不能一辈子停留在流水线上,当个普通工人。他决心自己创业,让家人过上富足的日子。翌日,他就辞职,离开了曾经让他眷恋不已的深圳。
几经波折努力创业
他请朋友把拍好的核桃仁图片发到网上,几天后的一个中午,突然听见电脑叮咚一声,打开一看,跳出来一个弹窗,上面写着“你有一个新订单,订单已付款”,地址是四川的,张育新激动地跳了起来,“我成功了!”他立刻挑了最好的核桃仁,包装好给顾客寄去,还在旺旺上给顾客留言“亲,你好,货已经给你发出了,请注意查收,核桃仁收到后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保存。”
后来,在女朋友的建议下,他又在其它网站平台上开了一家网店,跟着女朋友熟悉基本流程之后,他们创办了属于自己的代理网店,专门销售食品,第一个月就挣了七八千块钱,那是他靠网络第一次挣到真金白银。由此开始,他们买了8台电脑,招了4名工作人员,整天守在电脑前解答客户的各种问题,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卖家。然而此次的创业,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2016年,张育新进入一个朋友创办的电子商务公司上班。进入公司后,他第一个月就做出了几万元的营业额,由于公司产品种类单一,他尝试着把家乡的槐花、榆钱、白蒿等新鲜野菜也上线推销。那年他预售本地的大黄杏,一天就卖出了一万多斤,后来又发布香菇信息,短短3个月卖出10多万元,但都由于产品单一,资源稀缺,好景不长被迫下线。通过长时间的实践,让张育新深深体会到:做电商,大家都以为销售是最重要的,其实作为一个电商人,产品的质量、店家的信誉才是至关重要的。 做特产品打造品牌
商机专给有心人。一天早上,张育新像往常一样骑着三轮去送货,无意间他看到邮政公司院子里有一堆快递,包装统一,凭着电商人的敏锐,他猜想这应该是电商快递商品。出于好奇,他就上前询问,“这是牛筋面,店主是商镇的,他每天都发货,一天能发二三十件。”旁边的人告诉他。听到这个消息,他顿时眼前一亮。牛筋面在丹凤很受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而那些外出务工、异地求学的年轻人,他们思念家乡,也忘不了家乡的美味牛筋面,如果自己抓住这一商机,不仅能找到合适的创业路子,也能解了丹凤在外的人的思乡情愫。回来后,他就骑着三轮车到县城几家压牛筋面的老店,确认质量,商谈价格,最后确定了由车站对面的一家店给他供货。
有耕耘,就必有收获。经过1个月的努力,张育新的牛筋面给他带来了非常好的效益,他的网店月销售量过万斤。然而,随着春去夏来,气温升高,他寄出去的牛筋面由于面心没有干,很多顾客收到货后面心发霉,随之而来的是不计其数的差评。张育新当即把牛筋面下架,并做好每一单售后,积极寻找怎么才能把牛筋面做成挂面的方法。他骑着摩托车在偌大的县城寻找做挂面的商家,看能否给他做牛筋面挂面,幸运的是有一家既生产牛筋面又生产挂面的厂家,他们做牛筋面的技术非常成熟,张育新跟他们说了自己的需求,对方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厂家按照他的要求,把牛筋面做成三种不同规格的挂面,新产品做出来后,他拍好图片立即上架,老顾客赶海似的回来了,第一个月就卖出了2万斤,这也坚定了张育新继续做好网售牛筋面的信心。此后,张育新网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年销售牛筋面2万多单。
如今,张育新在电商平台上销售牛筋面已经两年多了,家乡的美味牛筋面已走出了秦岭,走出了古城西安,走上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消费者的餐桌,成了一道无污染、纯天然,让消费者吃得放心的绿色食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余婷)在国庆节即将来临之际,9月25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光照走访慰问离休干部和因公牺牲党员遗属,为他们送去诚...
丹凤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丹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