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新闻 洛南新闻 丹凤新闻 商南新闻 山阳新闻 镇安新闻 柞水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商洛市 > 丹凤新闻 > 正文

易地搬迁开启贫困群众幸福新生活 脱贫攻坚的丹凤实践系列报道之六

来源:商洛日报 2018-07-26 08:29   https://www.yybnet.net/

樊利仁 冯永发

七月的骄阳,如火如荼地把炽热挥洒在丹水凤山间,但这丝毫没有放慢丹凤县各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建设进度。

“这个小区项目是去年7月份开工建设的,县上给我们下了死命令,要求今年年底前达到入住条件,贫困户要拿到钥匙,所以我们一刻也不敢耽误。”在丹凤县城西北角的凤冠佳苑易地搬迁安置点,工地负责人近日这样介绍。

丹凤县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帮助山区贫困群众“挪穷窝、斩穷根”的关键举措,凤冠佳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就是为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束缚而量身定制的项目。丹凤县把7307户28358名贫困群众纳入易地搬迁对象,按照“搬迁——增收——脱贫”三步工作法,将易地扶贫搬迁与产业发展和创业就业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解决“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达到贫困群众通过易地搬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搬得出——多措并举挪穷窝

“我只花了1万元钱,就搬到这里了,做梦也没想到像我这样的家庭也能轻松成为‘城里人\’,国家政策好得很,处处都在为我们可怜人着想……”丹凤县寺坪镇赵塬村贫困户张忠峰通过易地搬迁在商镇的桃园春城安置小区住进了新房,轻松实现了自己的“安居梦”。

丹凤县按照易地扶贫搬迁“住房不举债、脱贫有保障”的要求,严格执行人均建房面积不超25平方米、人均出资不超过2500元、户均建房自筹资金不超过1万元的“政策红线”,合理确定安置房户型面积,多措并举控制建房成本,将全县房建项目平均招标价控制在1200元以内,做到政府和搬迁户都不举债。对于鳏寡孤独、残疾人等特困单人户和两人户,纳入迁入地敬老院等养老机构集中供养或通过“交钥匙”工程免费提供安置房,实现应搬尽搬目标。

丹凤县将易地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八个一批”工程的“头号工程”和重要着力点。搬迁对象精准是实施移民脱贫搬迁工作的第一步,组织县、镇、村、组四级干部进村入户实地查看群众住房情况、开展搬迁政策宣传,详细调查群众家庭实际情况,了解搬迁需求和搬迁意愿。对列入易地搬迁政策的贫困人口逐户进行严格筛查,并采取“谁调查、谁负责、谁签字背书”的办法落实干部责任,严格按照群众申请、村组评议、镇办审核、县级审批公示等程序,识别审定易地搬迁对象,通过层层责任捆绑从源头上拧干虚假水分,实现应搬尽搬精准对接。同时,还通过“以人定搬、以户定建、以点定产”的思路,针对不同的家庭人口、人口结构和脱贫计划进行量身定制帮扶措施。

县上实行“书记担责、县长挂帅、常务主抓”推进机制,为易地搬迁项目建设用地、供电、供水等项目审批、手续办理一路“绿灯”。并强化易地搬迁工作“月督查会诊”制度,落实月考核、季点评,通过短期小目标任务分解、会诊助力、五部门联合督查加压、考核奖惩、定责问效等加压倒逼机制,推动项目建设进度。

为了解决易地搬迁资金瓶颈难题,丹凤县通过统筹移民搬迁结余资金、承接省级移民产业扶持资金、旧宅腾退增减指标转让收入资金、整合扶贫涉农产业项目资金等多种途径,解决配套产业建设资金投入问题。借助招商引资创造条件,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抓住苏陕协作和社会扶贫、企业帮扶、返乡创业等多方面机遇,积极争取社会资金注入易地搬迁产业脱贫项目。今年年初,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陕南地区复工现场会在丹凤县赵沟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召开。

据丹凤县移民办负责人介绍,今年县上39个出列村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1930户,预计10月底可实现全部分房到户。今年丹凤县7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共建设安置房6402套,计划搬迁易地移民5213户、18954人,年底前可达到入住条件,分房到户。

稳得住——筑牢基础变穷貌

“赵沟安置点工程咋样了?我们什么时候能搬啊……”近日,丹凤县龙驹寨街道办麻地湾贫困户李海一看见包扶干部,总会急切地打听安置点进度。李海被列为易地搬迁安置户,他选择了赵沟易地安置点,虽然钥匙还没拿到,但他对自己通过搬迁摆脱贫困的希望一天比一天强烈。赵沟凤冠佳苑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是丹凤县最大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小区,该小区占地273.4亩,总投资7.8亿元,总建筑面积332148平方米,计划建设安置房47栋4131套,可安置易地移民搬迁户3626户。

据承接项目的龙桥公司负责同志介绍,凤冠佳苑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建成后通过龙桥公司相关产业项目安置就业、有组织劳务输出、商业门店带动创业、葡萄酒产业链带动就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交易增加就业、旅游产业提高就业等六个途径,可为搬迁户提供就业岗位8700个。

凤冠佳苑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是丹凤“三搬”“三靠”的典型,丹凤县坚持大点搬迁、集中搬迁、上楼搬迁“三搬”原则,按照“四避开”“四靠近”“四达到”的要求科学选址,坚持移民搬迁、产业园区建设、城乡统筹发展、脱贫攻坚、消费市场培育“五位一体”和循环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精品旅游景区、新型城乡社区“四区同建”模式,统筹考虑功能定位、产业发展、生活服务等要素,采取安置房建设规划、配套设施规划、产业致富规划“三规合一”的办法,修编完善全县搬迁规划,突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产业致富重点,确保农民融入城镇、变成市民,避免农村复制农村、农民衍生农民现象发生。

丹凤县坚持以大点搬迁为重点,实行一类一策、一户一法,精准扶持引导,在商於古道沿线及竹林关、商镇、棣花、龙驹“四大重点区域”规划建设安置点12个,建成竹林关江北新区和商镇老君两个5000户和龙驹赵沟4000户集中安置点,同步推进超市、商铺、社区、幼儿园、医院、广场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拉大城镇框架,进一步提升城镇品位,促进人口和产业梯次聚集,带动加快了全县易地搬迁步伐和新型城镇化进程。

丹凤县还在集中安置点组建物业公司,设立警务室、便民服务大厅、日间照料中心等服务机构,把城乡低保、新农合等与人口和房屋相关的权利、义务从户籍上分离出来,将搬迁、扶贫和社会救助等政策进行有效衔接,建立贫困搬迁户水电费、物业费等费用政府补助制度,有效增强搬迁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

能致富——产业支撑换穷业

“社区办了服装厂,我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就到厂里上班,既照顾了家庭,又有了收入。”在丹凤县竹林关镇众坊服饰车间,贫困户何兰英一边和正在干活的姐妹们聊天,一边在缝纫机前熟练地加工着服装。

丹水社区属于搬迁集中安置点,现有搬迁住户2488户8801人,其中贫困户122户505人。竹林关镇针对社区部分贫困人口文化程度低、无技术、需要照顾家庭无法外出就业这一现状,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能致富”的目标,积极探索实施“先业后搬”,通过开办“社区工厂”,帮助贫困群众变身产业工人,帮助解决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寻找致富路径。

将搬迁群众致富奔小康作为重要抓手,在安置点大力发展配套产业,是丹凤县易地搬迁工作重要方面。他们整合“雨露计划”“职业农民”等资源,今年已为搬迁群众举办技能培训班100多场次,累计培训1.9万人次,通过技能培训提升搬迁户就业能力,做强产业配套,做好就业岗位菜单式对接、就业状态清单式管理的“两单”制,确保每户有一个主要劳动力稳定就业。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加快商镇老君、茶房等集中安置点建设,搭建商棣工业精深加工区核心地带劳务用工供需平台,既解决了1600多人搬迁群众就近就业问题,又为园区企业提供了工人,实现了企业和搬迁户的双赢。以农业园区为依托,借助“三变”改革,围绕果、畜、菜、药、菌建设设施农业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确保40%以上的移民安置区劳动力稳定就近就业。通过“公司+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种植、养殖、设施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将安置点320多名移民户转化为产业工人。以旅游景区为依托,将移民搬迁与竹林关、棣花古镇等旅游三产服务有机结合,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引导搬迁群众从事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环卫保洁等三产服务业就业增收。同时,县上还采取政府担保,无息贷款的办法,给予贫困户5万元产业贷款资金,支持贫困户创业。大力支持搬迁群众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分享增值收益,建立承包地和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拓宽增收渠道,有效解决搬迁户后续生存发展问题。对搬迁户采取定制、定向、定效的三定模式,把劳务协作作为苏陕对口扶贫协作的重要内容,加强与南京市雨花台区的交流对接,有力助推脱贫攻坚。目前,丹凤县在南京务工人员8000多人,自主创业12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463人,人均年收入4万元以上。全年累计本地就业或劳务输出1.2万人次,户均增收7000多元。

新闻推荐

丹凤扎实推进政法工作

本报讯(阮士忠张鑫)今年以来,丹凤县扎实推进政法十项重点工作,实现政法综治工作追赶超越。全县共印制《举报涉黑除恶线索通告...

丹凤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丹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易地搬迁开启贫困群众幸福新生活 脱贫攻坚的丹凤实践系列报道之六)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