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新闻 洛南新闻 丹凤新闻 商南新闻 山阳新闻 镇安新闻 柞水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商洛市 > 丹凤新闻 > 正文

脱贫攻坚 扶贫扶志扶智在行动 双腿残疾 双手编织脱贫路

来源:华商报 2018-07-05 03:09   https://www.yybnet.net/

家住丹凤县土门镇高峪村的彭海朝做梦也没有想到,今年52岁且双腿有残疾的他,还能被竹林关镇作为“特殊人才”吸纳进“社区工厂”,用双手编织人生更多的希望。

残疾“竹编能人”产品难销

4岁那年,彭海朝患小儿麻痹,双腿落下残疾,只能靠双手支撑身体在地上移动。上完小学后,因行动不便不能去更远的中学,加之家中经济困难,他辍学回家。为了养活一家人,彭海朝的父亲从山中砍来竹子,编织成背篓、竹笼等农耕用具拿到集市上去换些零钱,作为一家人油盐酱醋的用度。辍学在家的彭海朝在给父亲打下手的过程中,慢慢学会了父亲的“绝活”,掌握了划细篾条及编织的技巧,14岁时就能编出笼子、簸箕、筛子、背篓等十余种农用竹编,而且随着技艺越来越娴熟,他的竹编产品比父亲编织得更美观,从款式到色彩都有极大的改观,除了农用竹编,还有部分手工艺品,成了远近闻名的“能人”。

彭海朝一直未娶,后来收养了一双儿女,2010年父亲去世后,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就落在他一个人的身上,由于家住半山腰,距离公路有三四公里,他的竹编销售显得特别吃力。儿子虽然成家在外打工,但挣下的钱仅够养活媳妇和孩子,老母亲已年过八旬,女儿还在读大学,彭海朝一家仍是村里的贫困户。

作为“特殊人才”进“社区工厂”

7月2日,在丹凤县竹林关镇“社区工厂”的一楼工作室内,正在编织小背篓的彭海朝告诉华商报记者,今年3月,镇上为他们一家五口提供了一套100余平方米的易地搬迁住房,将他请出深山吸纳进“社区工厂”,并将他80多岁的母亲也接在身边,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没有党和政府的帮助,我不可能走出深山,也不可能在镇上立足,有自己体面的工作室,住上统一规划的楼房。”彭海朝激动地说,“现在社区工厂的电商运营中心把我的竹编产品在网上销售,扩大了产品影响力,销量可观,使我月均净收入在3000元以上,今年年底我家肯定就要脱贫了!一想到这些,我干起活来就更加有劲,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了。目前传统的竹制品陆续淡出了市场,我准备在环保竹制品上面多下功夫。”

挖掘“竹文化”帮村民脱贫

丹水社区主任柯宽荣说:“竹林关盛产竹子,为了充分挖掘“竹文化”,镇上将彭海朝这样的“特殊人才”吸纳过来,将其扶持起来之后,还打算让其再带几个残疾人当徒弟,为残疾人脱贫致富打开一条新的门路。”

据介绍,为了使更多山区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丹水社区实行“合作社+社区工厂+电子商务+农户”模式,成立了丹水社区工厂农特产品运营中心,组建山豆豆合作社,挖掘竹文化,开办石磨杂粮加工厂,开发桃花、竹子和农特产品资源,形成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销售模式,从而带动农户稳定增收。镇上还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两家服装公司以及电子科技公司入驻,可带动9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其中贫困群众300余人,可实现群众人均年增收2.5万元。华商报记者 程娟 文/图

新闻推荐

用拥抱温暖留守幼儿 商洛市丹凤县商镇第一幼儿园李莉

我们班的小朋友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最喜欢的就是区域活动和自主活动。有一次,我们班最高的一个小男孩翔子在美工区自主活...

丹凤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丹凤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关中之关”武关2018-06-13 05:17
猜你喜欢:
评论:(脱贫攻坚 扶贫扶志扶智在行动 双腿残疾 双手编织脱贫路)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