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商洛讯(樊利仁记者闫鹏飞)2017年,丹凤县紧紧抓住脱贫攻坚“牛鼻子”,强力推进产业、生态、搬迁、教育、就业、健康、危房改造和社会兜底“八个一批”脱贫举措,发精准之力推进减贫脱贫,全年2729户10619人达到脱贫退出条件,完成计划任务的121%。
去年以来,丹凤县以脱贫攻坚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12886”脱贫攻坚工作思路,积极推进“三变”改革,培育特色产业,摸索出了龙头企业引领型的“华茂模式”、现代产业园承载型的“棣花模式”、合作组织联盟型的“万湾模式”、集体经济带动型的“毛坪模式”等,2.79万贫困群众在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十大产业链上增收。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治本之策,按照“搬迁——增收——脱贫”三步走。
全县8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房屋建成,万余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得到有效保障。采用危房户自主选择危房改造或易地搬迁的办法,加快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目前已实施危房改造1230户。积极实施就业创业脱贫“五个五”工程,转移就业500人、网络信息资源引导500名、县内吸纳500人、创业就业500人、公益性岗位安置500人,确保贫困群众实现自我发展。依托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鼓励贫困人口参与林业项目建设,发展林下种养殖产业,安排200万元的资金,引导贫困户发展林菌、林药、林禽等林地立体复合经营模式。扎实开展贫困救助活动,及时兑付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金,确保全县贫困家庭无因贫辍学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县财政筹集1100万元的医疗救助政府兜底保障资金,用于贫困患者通过新农合报销、大病保险报销、民政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后的第四重保障。
全面落实兜底政策,发挥救助政策的叠加效应,全县保障兜底对象5216户12390人,发放生活、医疗、高龄等方面补助资金5730万元,帮助兜底家庭成员创业就业226人。组织开展精神文化扶志扶智“十个一”工程,创办“农民夜校”为群众进行政策、技术等保姆式全过程教育培训,激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段海波)丹凤县武关镇南坪村采取以贸促农、以农带工、以工富农的发展模式,积极探索“三变”改革新路径,建成村有集体经济、户有增收项目的新南坪。村党支部在包扶部门县委农工部精心指...
丹凤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丹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