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小英
“距全县脱贫摘帽仅剩921天”。6月25日,当记者走进位于丹凤县的华茂牧业集团办公室时,挂在墙面上的“倒计时”牌醒目可见。到2018年底前,牌子上“向贫困宣战、与时间赛跑”的字迹不仅是目标和节奏,更让人感受到一种决心和信心的力量。
“这是集团精准脱贫的示意图。”集团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张丹英指着墙上的一幅大镜框说,这是集团下属的屠宰厂、十三坊、散养基地等六个厂、基地包扶带动的412户1438人的具体分配名单。工作人员介绍说,集团对每户贫困户建立了家庭档案,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劳动力个数、致贫原因等;另一张是包扶贫困户明白卡,主要是集团包扶人姓名、职务、电话、包扶项目和被包扶人家庭年收入、电话和包扶时间等,任务清晰,目标明确。
创建于2008年的该集团,一直秉承着“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的信念,始终坚持企业发展和党组织建设同步规划,2009年成立党支部,2015年成立党总支,建立了4个产业链党支部,在重要岗位、窗口岗位设立党员责任区、示范区,引领企业发展,带动周边农户致富,实现了企业党组织全覆盖。
“农民们太穷了,一定要让他们富起来。”张丹英说,这是她创建集团的初衷。
1998年下岗的张丹英自费跑到上海,用一年的时间学完了本应三年的服装设计加工手艺,回到丹凤办起了服装加工铺,看到许多相同命运的女工生活窘迫,她拿出2000元、借了7台缝纫机,雄心勃勃建起了服装厂,解决了许多下岗妇女的后顾之忧。历经10年奋斗,服装厂年产10万套、产值达到1000万元,安置下岗职工200多人,她这个成功人士的日子也算是过得有滋有味了。
实干让张丹英光荣当选为县人大代表。调研中,她发现一些山区的农民由于没有产业支撑,生活十分困难。2008年,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她决定再办个厂,经过在国内其他地方考察,再结合当地实际,确定了主要是以生态鸡养殖加工为主要内容的全产业链食品加工企业。由于精力有限,原有的服装厂逐渐变为免费技能培训学校,开设的种植养殖、缝纫技术、家政服务等实用技术,每年培训下岗职工、失地农民、贫困人群达6000余人。
风雨兼程又八载,张丹英和她的企业始终坚持“发展肉鸡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企业和农民双赢”的理念不动摇,始终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养殖户”模式和“八统一”管理办法不改变,把农民养殖地当作企业第一生产车间,把农民养殖户视为企业发展根基,充分让利养殖户,把养殖户风险降低到底,保护价回收农民毛鸡,保证农民养殖利润,初步实现了企业稳步发展,农民稳定增收的良好态势。
2015年,企业年实现产值6.5亿元。目前,企业建成了年存栏10万套父母代种鸡厂、5000万羽鸡苗孵化厂、5000万只商品代肉鸡养殖基地、每小时屠宰1.2万只鸡生产线、年产20万吨饲料生产线和产品研发中心等十大板块,实现了从源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生产经营管控体系。企业先后获得“全国主食加工示范企业”等称号。公司生产的“商凤”牌鸡肉产品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系列产品(食品)已通过QS认证,“商凤”牌商标被省工商局命名为“陕西省著名商标”。
新闻推荐
本报今起推出“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之“公共财政 服务民生”系列报道“陕西方法”破解保障房资金瓶颈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陕西省明确提出今后新增财力80%用于民生,农民种粮补贴、保障房建设、陕南陕北移民搬迁……这些民生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陕西“富民强省”的步伐以及人民群众的幸福指...
丹凤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丹凤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