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镇老君移民安置点
白露时节,走进丹凤县竹林关移民小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洁白漂亮的集中安置房、一条条宽敞干净的水泥路、一户户装修一新的经营商铺,加上完善的绿化亮化设施,让这里的移民搬迁户既“安居”又“乐业”。
近年来,丹凤县通过循环工业园区、特色农业园区、文化旅游景区、新型社区等“四区同建”的方式,积极探索陕南移民搬迁、产业集中区、小城镇建设、***、消费市场培育“五位一体”模式,一手抓安置点建设,一手抓精细化管理。自2011年来,该县实施移民搬迁安置11700户44332人,集中安置10488户36610人,集中安置率达89.2%,实现了陕南移民搬迁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互促共赢的目标。
“四区同建”:让移民户在家门口就业
“五年前,我家住在石槽沟阳河村,生存条件很差,生活困难,加上一场洪水冲毁了我的家园。多亏党的政策好!现在,我搬迁到竹林关镇丹水社区,不但享受到了政府6万元的移民搬迁补助,还做起了建材生意,每年收入10多万元!”采访中,丹凤县移民搬迁户刘祖俊谈起陕南移民搬迁,脸上露出了笑容。
像移民户刘祖俊一样,该县通过循环工业园区、特色农业园区、文化旅游景区、新型社区等“四区同建”的方式,促进3万余名移民贫困户劳动力实现就业和创业,从而步入脱贫致富的小康大道。
而今,在丹凤县的龙驹、商镇、棣花、竹林关等“四大区域”和一些重点城镇,一幢幢漂亮移民新楼拔地而起,工业园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旅游景区相依相托,相得益彰。一大批农民“摇身一变”成了产业工人,土气十足的村落也开始“改头换面”,成为新型社区,广大农村正在发生着一场“化蛹成蝶”式的嬗变。
位于丹凤县境内沪陕高速出口一带的商棣工业精深加工区,就是典型的城乡统筹发展的“试验田”。该工业园区入驻鑫圣源保温材料、恒大产业园、华茂现代农业产业园等9家企业,聚合周边人口2万余人。与之相毗邻的商镇老君村陕南移民示范点,新近落成的38栋移民楼,安置移民户1500户5100人。通过工业园区项目的实施,这些移民户可以就近到园区的企业实现就业,不但解决了陕南移民的经济收入,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问题,而且也使安置点成了园区企业职工的“宿舍”,仅此一处,移民点便可增加城镇化率4个百分点。
像商镇工业园区一样,全县工业园区累计入驻各类企业86户,其中工业企业43户,建成规模工业企业20户,完成投资32亿元,实现规模工业产值42.5亿元,上缴各类税金8000万元,有效解决3500余人的就业问题。
“五位一体”:加速“三化联动”进程
“自然条件差,经济底子薄,贫困人口多……”使丹凤县始终存在“扶贫-脱贫-返贫”的怪圈,这也是摆在县委、县政府各级领导面前的难题。
为此,丹凤县将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植入新时期的***工作,瞄准陕南移民搬迁为着力点,使各项重点工作步调相“合拍”,形成“五指抱拳”搏击“穷魔”之势,以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三化联动”与***工作的“异曲同工”。
为了做好新时期的陕南移民搬迁工作,丹凤县进一步拓展发展理念,引进了“产城融合”的新概念,给过去的“五位一体”赋予新的内涵,衍化为使移民搬迁、产业园区建设、小城镇建设、消费市场培育与***同步推进的新“五位一体”思路。
此时,陕南移民搬迁成了“关键词”,在促进山区群众脱贫致富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成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要用好“五位一体”新模式,丹凤县把龙驹、商镇、棣花镇、竹林关镇“四大区域”作为实践的主战场。
丹凤县采取了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文化旅游景区、新型社区“四区同建”,直接把移民户带到了城镇化的大路口。凸现龙驹现代服务业发展区、商镇统筹城乡示范区、棣花文化旅游开发区、竹林关生态宜居示范区等“四大重点区域”的辐射效应,让移民集中安置点往四大区域“粘”,发挥园区带动作用,解决移民的再就业问题。目前,像华茂牧业、民乐蔬菜、山凹凹生态养殖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恒大产业、尧柏水泥、东河工业园等工业园区及棣花文化旅游示范园,一下子作用得到显现,为移民户创造就在商镇老业岗位超过了万个。
同时该县在陕南移民安置集中点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建设、产业发展等“一揽子”快速融入计划,实行水电路视讯一次配套到位,绿化美化靓化同步推进,幼儿园、卫生所、文化站等一同规范化到位,推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同步发展,使该县的竹林关江北安置点、商镇老君移民点,一幢幢漂亮的楼群拔地而起,与之映衬的产业园区相依相连,仿佛在一夜之间,古老沉寂的乡村便披上了城镇化的面纱。
“十大基地”:开辟富裕搬迁新天地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陕南移民搬迁的总要求。也是实现搬迁群众安居梦的核心。为此丹凤县把重点放在特色产业发展上,让产业留人,用产业鼓起搬迁户的“钱袋子”。
如依托肉鸡、生猪、核桃、蔬菜等优势产业,县上着力打造5000万只肉鸡标准化生产基地、百万头生猪标准化基地、“一线五路”30万亩良种核桃基地等“十大产业基地”,着力壮大华茂、民乐等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十大基地”带动更多的移民搬迁户脱贫致富。
围绕打造5000万只肉鸡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商镇王塬、土门镇土门村等村附近建设标准化肉鸡生产基地,带动移民户新建现代化叠层笼养鸡舍和玻璃钢标准化鸡舍。围绕建设百万头生猪标准化基地,扶持移民户建设标准化猪场和规模肉羊场,重点支持万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成达效,扩建生猪规模养殖场。围绕建设312国道沿线4000亩设施蔬菜基地,以武关镇南坪村、铁峪铺镇东川村、棣花镇万湾等村为重点,以商洛民乐公司等4个公司为龙头,建成4000亩设施蔬菜基地。
竹林关移民安置点依托桃花谷、州河北采摘园发展旅游三产,鼓励移民搬迁户开办农家乐20余户,这些农家乐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竹林关魔芋加工厂采取“企业+基地+搬迁户”模式,在石槽沟月凤、洼口、阳河3个村承包已搬迁出的群众土地1000多亩,建成魔芋种植基地,年生产、加工魔芋30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253名搬迁群众在种植基地和魔芋加工企业务工就业,253名搬迁群众年人均增收7300余元。童守学是铁峪铺移民安置点种植大棚蔬菜和香菇能手,年收入达10万多元。在童守学的带动下,这里的移民户共发展大棚鸡5万多只、发展大棚菜31棚,实现人均收入7000多元。
凝心聚力搬新居,丹水凤山起壮歌。回顾过去,丹凤县委、县政府各级领导,抢抓陕南移民搬迁政策机遇,带领勤劳智慧的丹风儿女,演奏出了一曲曲走出深山迁新居的交响乐,未来的丹凤必将不辱使命,百尺竿头,以商洛“一体两翼”发展为契机,继续吹响“宜居宜业在丹凤”的集结号!向百姓提交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
图/文 樊利仁 陈鑫
新闻推荐
预测在预防前预防在调解前调解在激化前 丹凤建立矛盾纠纷无缝对接调处新机制
本报讯(通讯员叶丹喜樊利仁记者李岚)“真心感谢你们办案民警,感谢你们为我化解了矛盾,我以后再也不为这些小事和邻居闹矛盾了,做一名守法的公民!”12月8日,丹凤县铁峪铺镇派出所和司法所启动“两所联调...
丹凤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丹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