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集镇结合地域条件,在发展农村优势产业、推进“一村一品”过程中,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基层农技人才、致富能手的引领带富作用,让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施展拳脚,赋能乡村振兴。
“老李,你家这养殖棚至少一星期要打扫一次,保证干燥通风。另外,我新配了饲料,再有问题及时跟我说。”在刘集镇邵桥村,畜牧师蔡之献向养羊户李河南交代着养殖注意事项。
57岁的蔡之献在基层畜牧一线工作了30多年,是群众眼里的“土专家”,只要养殖户有求助,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帮助村民解决遇到的难题,耐心给村民讲解养殖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田圩村,“80后”村民陈栋是新一代的“田秀才”。2021年,从山东学习瓜果种植技术归来的陈栋,在田圩村承包了30亩种植大棚,成立陈栋家庭农场,迅速成为当地的致富能手。
“我现在这30多亩羊角蜜用的是吊蔓方式种植,节约土地,一亩地能有2200株苗,亩产在10000斤上下,施肥用的都是农家土杂肥和生物发酵肥,果形更加饱满,口感也好,产量提升10%左右,目前每亩净收益8000元-10000元。”陈栋说,自己的收入提高了,也带动了周边的几十家农户在农场里务工,人均年收入在1.6万元以上。
蔡之献和陈栋都是刘集镇今年拟定的科技特派员。“我现在不光是一名普通种植户,还是田圩村拟定的科技特派员。我手里有技术、有经验,有能力带动村里的人增收致富。”陈栋说,他打算与村民一起成立种植合作联社,将种植规模扩大到200亩,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今年以来,刘集镇把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土专家、田秀才”纳入科技特派员序列,全镇24个行政村共选派了24名基层农技人才、致富能手作为村(居)科技特派员,涵盖了农技、农机、水利、林业等各个领域,实现辖区“一村一人”全覆盖。
“‘土专家、田秀才’扎根在农村,是在生产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本土人才,刘集镇将继续发掘培养蕴藏在乡村中的种植养殖能手、返乡创业者、致富带头人和能工巧匠,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当好‘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的‘服务员’,激励他们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建功立业。”刘集镇党委书记陈雷说。
新闻推荐
山东省《2022年“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二批)》原文摘发(之二) 加大减税降费和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12.对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交...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