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私塾,小孩早上起来必背的文章就有《孟子二章》。现在中学生也要背诵“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样的话确实很励志,无论放在什么时代都是人生的座右铭。一个人的风骨,来源于某种底气。孟子的底气在哪里?一个是他的“铁肩担道义”的良知担当;另一个就是他作为独立知识分子的物质保障,他有工资收入,不为衣食发愁。
孟子活了84岁。他40岁左右在滕国(今山东滕县)开始从政。孟子在齐国做的是“客卿”,就是当顾问,拿俸禄。当时各国为了竞争,重视人才,有“养士”之风,特别是齐国,办了一个“稷下学宫”,接纳各国学者,孟子就在那儿呆过很多年。根据孟子自己的回忆,他后来不想干了,要离开齐国,齐宣王开出了“万钟”的高薪来挽留他,但他没有接受,最后还是离开了。中学课文选了孟子的一篇文章,叫《鱼我所欲也》,有一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钟,是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那一万钟就是六万斛另加四万斗。还有,孟子提到过,他离开宋国时国王赠送他黄金70镒,每镒20两,合计1400两,他接受了;经过薛国,国王也送他黄金50镒,合计1000两,他也接受了。根据估算,古代1000两等于现在的31公斤,这个数目是很大的。注意,这还仅仅是人家一次送给他的礼物呢。大概孟子周游列国时有一个团队跟着,否则这么多钱他一辈子也花不完。
有了这样一个背景,我们就知道孟子说话的底气。孟子说“有恒产者有恒心”,提倡保障人民的生存权,但又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生活没有保障还能安贫乐道,只有读书人才能做到,这不矛盾吗?实际上,读书人如果长期缺衣少食,也不会有恒心。孟子敢说这样的话,那是因为他没有穷过。 刘立夫
新闻推荐
路子真“野”!券商分公司老总居然兼职酒店经理,监管警示函送上!
记者|王鑫高薪难灭券商老总兼职热情!界面新闻注意到,重庆证监局近期对浙商证券重庆分公司负责人陈健和申万宏源证券重庆分...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