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毛鑫鑫
拥有1万多份优质蔬菜种质资源,先后育成各类蔬菜新品种300余个,年销售各类蔬菜良种300吨左右……多年来,山东省华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盛代表带领他的科研团队攻克了一个个蔬菜育种“卡脖子”难题,倾力打造蔬菜产业“中国芯”,让中国的“菜篮子”装满中国菜。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蔬菜种子在产量、抗性、商品性等方面远不如进口种子,在市场上几乎没有话语权,导致蔬菜产业的发展‘受制于人’。”这让当时主要从事代理销售进口种子的李兴盛决定转型,开始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蔬菜种子。
品种培育耗时长、投入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几乎把前些年挣下的所有积蓄都投入到了研发上。”李兴盛说。
如今,华盛农业的众多品种不仅替代了进口品种,还反向出口到欧洲、中东、东南亚、美国、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
“打好蔬菜种子翻身仗,必须靠科技和人才。”他说,企业科研人员中,有25名硕、博士研究生,5名荷兰及韩国育种专家,还从科研院校聘请了15名专家教授。企业建起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蔬菜生物育种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十字花科蔬菜良种繁育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8大科研创新平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种子工程攻坚行动,建设完善种质资源库,大力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省人代会上,李兴盛带来的建议就是围绕“种子”展开。他认为,山东育种科研单位多而散,从用种大省迈向种业强省,需要打造高质量研发平台,集中力量办大事。“应尽快整合省内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力量,在不同领域重点支持1-2个研究团队,开展种业基础研究,为企业商业化育种做好配套服务。”
“山东省商业化育种研发仍处于初级阶段,科技型种业企业数量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他说,山东应加快探索建立科研与育种以市场导向、科企合作紧密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扶持一部分具备发展潜力的种业龙头企业尽快建立起从基础研究、品种选育、良种扩繁、种子加工检验处理、市场示范推广等全产业链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在生物育种技术、抗病材料的选育等方面补齐短板。
新闻推荐
人人影视截图。(上海市公安局供图)刊载影视作品20000余部(集),注册会员数量800余万,“人人影视字幕组”App及网站曾红极...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