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尔曼,享誉世界的音乐大师,在由他主导的 “斯特尔斯-斯塔克系列音乐会”上,来自于山东的大提琴演奏家徐逸群于2021年1月17日奉献了一场独奏演出,并凭借其“不费吹灰之力的快速演奏”赢得了音乐界的关注——受疫情影响,这场音乐会以线上演出的形式呈现,用音乐来抚慰疫情下人们不安的心灵。
受邀帕尔曼举行独奏音乐会
徐逸群是一位出色的大提琴演奏家,她曾在林肯中心室内音乐协会举办的“林肯中心的大提琴家们”音乐会和业界知名的万宝路音乐节上演奏,并与纽约爱乐乐团的首席们一起合作演出,她还参加过海菲兹国际音乐节、普鲁士湾国际音乐家研讨会、肯耐塞尔音乐节,门洛音乐节,奥林匹克音乐节和皮亚蒂格尔斯基国际大提琴节。作为一位音乐使者,徐逸群在洛杉矶、棕榈滩、庇护岛、纽约市、天津、北京和上海等世界各地参与公益艺术演出。
谈及与音乐大师帕尔曼的结缘,还得追溯到2016年在美国南汉普顿艺术中心的同台演出,当时徐逸群与帕尔曼一起诠释了同一首作品——德沃夏克的《A大调钢琴五重奏》,这首曲目开篇即是一段大提琴独奏,也正是因为这段独奏,给帕尔曼及其夫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邀请徐逸群在帕尔曼夫妇创建的帕尔曼音乐学校中参与各项演出。而在今年开年的这场音乐会,也源自于徐逸群与帕尔曼夫妇于2020年的一个约定,在这场由帕尔曼主导的斯特尔斯-斯塔克系列音乐会”上,徐逸群为乐迷们带来了波泊尔的《从前美好的日子》、克莱斯勒的《中国花鼓》、贝多芬的《第三奏鸣曲》、谭盾的《永恒的誓约》,以及韦伯的慢板和回旋曲等作品。
“不费吹灰之力的快速演奏”
在徐逸群的演奏中,备受称赞的当属由她独创的“不费吹灰之力的快速演奏”,这种独特的演奏方法带来了最为直观的好处就是增加了大提琴的表演力以及减少演奏方面的受伤。众所周知,大提琴以其抒情和类人的声音而闻名,与小提琴相比,它的琴体更大,琴弦更粗更长,因此,在演奏快速段落时也更具挑战性——较大的琴体和较粗的琴弦响应速度较慢,需要更多的体力才能发出声音。如何克服演奏中的这种羁绊,从而实现更为自由与洒脱的表现力,徐逸群有着自己的思考。她告诉记者,在大提琴演奏中,左手手指决定了音符移动的速度,如果左手手指不动,我们将重复相同的音符,此时如果需要更快的速度时,就要使用更多的力量以提高速度,难免会拉紧肌肉并造成伤害。而“不费吹灰之力的快速演奏”就是用左手动作的自然推动力来演奏多个音符,从而实现更快更准确的演奏,“按音符的指法或组合对音符进行逻辑分组,在拉一组音的时候,只需要为整个音组施加一个初始动力,其余音符依靠第一音符脉冲的剩余能量来更轻松地表现高技巧的片段。 ”徐逸群以打篮球做类比,当拍篮球时,需要的力量只是最初的推动力,在第一次将篮球推向地面时,篮球会弹跳,而篮球剩下的弹跳不需要更多次的拍球。换句话说,第一次拍球给出的力量使得篮球可以多次反弹,大提琴的左手也可以有同样的效果,“总结起来就是‘轻击并释放’,‘轻击’是给予该组的第一个音符以动力,‘释放’由该组中其余的音符运用第一个音的动力来完成。化繁为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用巧劲来拉琴。 ”
这样的演奏方法使得大提琴呈现出来的音乐更细微且具灵活性,徐逸群曾在多次公开演出中娴熟运用,并收获了资深音乐人士的好评:2018年2月24日,徐逸群在康涅狄格州加德艺术中心与美国东部康涅狄格交响乐团合作进行了独奏演出。在听了徐逸群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的 《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后,著名大提琴家大卫·芬克尔对于徐逸群的诠释极为赞赏,认为她拥有着“完美的演奏技术”;2018年11月17日,徐逸群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博物馆举办的独奏会中演奏巴赫第六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德高望重的大提琴家乔尔·克罗斯尼克对徐逸群演奏的巴赫第六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评论为,“许多大提琴演奏家会怯怕这些困难片段,也会在演奏时错过许多音,通过对音符进行逻辑分组,徐逸群能够清晰、快速、平稳地演奏这些片段,她给每组音一个推动力,以减少左手的紧张度和加快其移动速度,并将细微的声音带入她的演奏中,这样的呈现让我深受感动。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图片由本人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1月26日讯(记者卢虹)春节将至,很多家庭的年货采办又将开始了,在当前疫情防控条件下,进口冷链食品如何放心选择呢?今天,...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