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以前翻晒麦子用的叉和撒播种子用的耧,还有这些老式的煤油灯、录音机、电话机,现在也都被淘汰了。”近日,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闫寺街道前田村的乡村记忆中心,前田新村村民位保路和邓留明约老友叙旧。
“看见‘村史馆’,就会想起以前的生活。那个时候,怎么会想到几十年后,这里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位保路说,他们更习惯称乡村记忆中心为“村史馆”。“村史馆”虽然不大,但记录着他们从低矮黑暗的平房搬出来,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的生活轨迹,“每次到‘村史馆’来看一看,都觉得现在的好日子就像在做梦。”位保路感慨不已。
前田村是棚改村,为了纪念村民们祖祖辈辈住过的老家,当地棚改安置点附近建起了乡村记忆中心。该中心位于前田村村民活动广场,主要包括村庄简介、村庄历史沿革、地域变化、经济建设、党性体验厅、历任村干部等内容,为人们直观了解前田村的过往及近几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窗口,并为该村增添了一处好景观。老人们隔三岔五都会到乡村记忆中心走走,看看老宅的家具陈设、生活用品、农耕器具和老照片。
“一开始,大部分村民对这件事并不十分理解,持怀疑和观望态度,也有不少村民给我们提意见。我们积极听取意见,尽量站在村民的立场设计‘村史馆’。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村民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从最初的观望到提意见,甚至直接动手帮忙,可以说前田村‘村史馆’的建成凝聚了全体村民的智慧和汗水。”提起建设“村史馆”的过程,前田村党支部书记邓留明非常自豪。他说,“村史馆”是村民告别贫困的见证,也是存放老家气息的地方。村民搬上楼,特别是老人,会想念旧居,村“两委”就用“村史馆”的形式,还原老家模样,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乡愁,通过实物、文字、图片等形式进行对比,全方位展示了村庄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不同时期的发展面貌。
在“村史馆”开放一年多的时间里,前来参观学习的百姓和考察团络绎不绝,许多老党员、老同志看了一遍又一遍,忆苦思甜,泪眼婆娑。前田村乡村记忆中心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岁月辗转中的变化,更展现了农村飞速发展的历程,让村民切实感受到如今生活的幸福美好。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孟昭福
叶焕银夏萌萌
新闻推荐
本报11月5日讯布局新媒体产业链,构建新媒体生态圈。11月6日,山东省新媒体协会成立大会将在济南报业大厦举行。山东...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