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78亿,65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19亿,占8.87%,较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了1.91个百分点。随着老年人群的增长,老年期的心理卫生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老年期抑郁症和老年期痴呆是对老年人群影响最大的两类精神疾病,如何早期识别和预防是重中之重。
一部电视剧引发的讨论
2019年有部电视剧家喻户晓,《都挺好》中“作里作气”的苏大强让我们印象深刻,当时朋友圈中到处都是苏大强的作死表情包,我们模仿苏大强的语气会开玩笑说“我要喝手磨咖啡”,可随着剧情进入尾声,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强患了“阿尔茨海默病”,他之前的一切改变、一切喜怒无常、一切自私自利、一切“作妖”都有了解释。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率随着老年人口数的增加而升高,应该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的脑部疾病,患者的脑细胞会急速退化,但并不是正常的衰老过程。脑部功能逐渐减退会导致智力减退,情感和性格变化,最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根据最新研究,每3秒钟,全球就有一位痴呆症患者产生。全球目前至少有5000万的痴呆患者。到了2050年,这个数字预计将达到1.52亿。其中,有约60-70%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如何早期识别阿尔茨海默病,首先要了解它的十大危险信号:
1.记忆力日渐衰退,影响日常起居活动:如炒菜放两次盐,做完饭忘记关煤气,放的东西找不到;
2.处理熟悉的事情出现困难:如难以胜任日常家务,不知道穿衣服的次序、做饭菜的步骤;
3.语言表达出现困难:如忘记简单的词语,说的话或写的句子让人无法理解;
4.对时间、地点及人物日渐感到混淆:如不记得今天几号、星期几,自己在哪个省市,熟悉的人叫不上名字;
5.判断力日渐减退:如烈日下穿着棉袄,寒冬时却穿薄衣;
6.理解力或合理安排事物的能力下降:如跟不上他人交谈的思路,或不能按时支付各种账单;
7.常把东西乱放在不适当的地方:如将熨斗放进洗衣机;
8.情绪表现不稳及行为较前显得异常:如情绪快速涨落,变得喜怒无常;
9.性格出现转变:如变得多疑、淡漠、焦虑或粗暴等;
10.失去做事的主动性:如终日消磨时日,对以前的爱好也没有兴趣。
在阿尔茨海默病的识别中,往往存在着两个常见的误区:
一个误区是:人老了,记性不好是正常的。正确认识是:有的老人记忆力下降是正常的,但有的人就要警惕阿尔茨海默病,要及时去医院看病,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早获益。
另一个误区是:得了阿尔茨海默病也没有办法,反正是治不好的,不要那么麻烦了。正确认识应该是:阿尔茨海默病是一个渐进的老化过程,轻度和中度患者经过治疗会延缓疾病的进展,甚至可以通过治疗恢复部分功能。
如果怀疑老人罹患了痴呆症,要尽快到专业的机构去检查并明确诊断,因为早期治疗很关键。虽然目前尚没有能够治愈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但阿尔茨海默病是可以治疗的。
对于患病的老人及家庭来说,您能怎么做呢?
1.保持乐观心态:您应该接受患病现实,正视疾病带来的不便,保持积极心态,乐观面对疾患,存有希望;
2.保持环境接触:多与他人一起出去散步,与能和您分享快乐的人在一起;加入患者之家,与其他患者多交流,不要封闭、隔离自己,要出去多活动;
3.及早就诊:接受药物治疗,长期规范服药;
4.活好每一天:做自己喜欢的事,要记住在您一生中重要的、有意义的事情;
5.享受每一刻:从大自然中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6.继续保持爱好:如烹调、园艺、钓鱼或运动。
同时,可以早早地对阿尔茨海默病进行预防。痴呆的危险因素包括可控和不可控的,其中年龄、性别、遗传等因素不可控。但其他因素,如早年受教育程度低、中年听力下降、高血压、肥胖及老年抑郁、糖尿病等,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控制好慢病等方法得到控制,大大降低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几率。
不仅要身体健康
更要心理愉悦
在门诊上常常会碰到这样的老人,他们总是喊着头晕、胸闷、浑身不舒服、失眠、坐立不安,但是反复就诊于综合医院,做了无数的检查均没有查出明显的异常,或者查了一点小问题不足以解释难受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往往到最后就是被建议到精神科门诊就诊,对于这种老人要警惕老年期抑郁症的可能。您可能会疑惑:“抑郁症不是应该情绪不好、高兴不起来吗?为什么会浑身不舒服,烦躁、坐立不安呢?”
老年期抑郁症一般是指60岁以上人群发病的抑郁,与其他年龄段相比,老年期抑郁症不仅会表现为情绪不好、疲乏无力等抑郁症候群的表现,更多时候还会表现为其他两大症候群,一个是焦虑情绪,如烦躁、心烦意乱、坐立不安、激越等,另一个则是躯体化或疑病症状,如头晕、胸闷、浑身疼痛,但反复检查又发现不了实质病变。
老年期抑郁症更慢性化且复发率更高,与老年期的特点有关,尤其是退休后的心理变化不能及时得到关注,伴有多种慢性躯体疾病无法治愈以及生活应激事件的影响等。而且老年期抑郁是痴呆的高危因素,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老年期抑郁症的成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健康问题:疾病或残疾,慢性或重度疼痛,认知能力下降,由于手术或疾病导致的身体形象受损都可能导致抑郁。
2.孤独:比如丧偶后独自生活,由于死亡或搬迁导致的社交圈缩小,由于疾病而导致的行动不便等因素可能会导致抑郁。
3.目标感降低:退休后会带来身份、地位、自信心和财务安全的丧失,增加了患抑郁症的风险。
4.恐惧:包括对死亡的恐惧,对财务问题、健康问题的焦虑,尤其是潜意识中对死亡的恐惧会大大增加抑郁症的风险。
5.最近的丧亲之痛:随着年龄的增长,邻居、亲朋好友甚至宠物的死亡,尤其是伴侣的丧失是老年期抑郁症的常见原因。
如果罹患了抑郁症怎么办?一定要及时就医,尽早得到诊断和治疗,老年期抑郁症尽早发现、规范治疗,有治愈的可能。那么作为患者及其家属,能做什么呢?
首先,要察觉到并接纳自我的情绪状态。有些老人不愿意接受自己得了抑郁症,有病耻感,有些子女没有及早地察觉到老人的情绪变化,以至于延误病情。所以及时察觉情绪变化,并且正确认识和接纳它很重要。
其次,要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对于抑郁症而言,社会支持特别重要,在及时就医的基础上,获得的社会资源支持也多,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抑郁情绪缓解的越好。
第三,要重视与抑郁潜在相关的小细节。我们之前提到老年期抑郁症与老年期的特点有关,包括退休后的心理适应、慢病的良好管理及应激事件的发生等,建议老年人可以丰富退休后的生活,与邻居或亲朋一起活动、参加个兴趣班,更好的管理好慢性躯体疾病。
我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平均寿命越来越长,不要让心理疾病变成我们美好生活的“拦路虎”。因此,对于可能影响心理疾病的危险因素我们要提前预防,要早期发现苗头,要克服病耻感,要早诊断、早治疗。我们不仅要一个健康的身体,更要一个健康的心理。每个人都会老去,当你老了,你想过你会是什么样子吗?从现在做起,及早预防,你就一定会活成你想的样子!
(张艳)
新闻推荐
债券融资已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但信息披露、募集资金使用等方面的违法违规问题也随之增生 山东辖区新增公司债券发行人同上监管第一课
□记者陈巨慧报道本报济南讯近年来,山东辖区债券市场发展迅速,融资规模逐年增加,债券融资已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在服...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