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叔爱读书,更爱分享,乐于为家长和孩子推荐好书,无书可读时,看牛叔牛书。
带孩子到泉城路玩,要路过上新街,南头西面有一座大宅院。“这是谁的房子啊?好气派”“现在是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先的省博物馆啊。”“你进去过吗?”“进去过,还不止一次呢。”时光拉回到三十多年前,那时刚上历史课,花一块多钱买了本关于中国历史文物的小辞典,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两次,骑车穿过半个城,在这里待上半天,对着书上记载的东西,看这看那。
中国人是重视历史的,四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文字传承,以史为鉴的谆谆教导;我们又是往往忽视历史的,到中学才开始正式学历史,而且只讲大意,缺乏细节,乃至到了成年以后,我还以为我们是北京人、蓝田人、元谋人的直系后代。看看各大书商的少儿榜单,文学、绘本、科学、艺术、习惯养成、情商教育,前五十名几乎看不到关于历史的东西。不少孩子报国学班,经史子集,学“经”的、学“子”的、学“集”的课程不少,专学“史”的不多,拿来《史记》和《资治通鉴》读,还归到文学赏析里面。我们不需要历史吗?
大家再回想一下,好奇宝宝们每天要问多少问题,这些问题又有多少和历史有关?是不是孩子越大,问的问题和历史越来越有牵连?是不是每个文学故事的后面,都有一部别样的历史?
有人说,“孩子越早接触到鲜活的历史,对他一生的影响就越深远”。“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东西晋,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祖先经历了什么,我们为什么叫中华民族……打小培养孩子的文化自信,让他们对自己的祖国和民族有归属感,历史学的教育和引导是其他专科教育替代不了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吴晗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小丛书》,发行高达3000万册;林汉达先生创作《中国历史故事集》,销售高达600万册,至今仍畅销不衰;《中国通史故事》《上下五千年》等一批历史普及读物影响了一代少年儿童。历史是知识之母,不管是做政治的思考、经济的思考、社会的思考,还是文化的思考,知识来自于历史。培养孩子对历史的记忆,培养孩子的人文情怀和思考的深度,包括对社会、人生和自我的初步认知和价值观念的形成,读历史无疑是一种最好的形式。
回到三十多年前那座大宅院,对着书看着一件件实物凝固的历史,我认识了“盉[hé]、簋[guǐ]、罍[léi]、鬲[lì]、匜 [yí]、觚 [gū]、斝[jiǎ]、卣[yǒu]、缶[fǒu]、樽[zūn]、斛[hú]”这些课本里不曾见到的文字;看着那堆满甬道的佛造像,我第一次见到了斧凿无痕的艺术之美;无知无畏地拿起大汶口先人的头盖骨,好像有一种亲切的感知从手心传来……(未完待续)
提醒一下:当时大汶口遗迹的文物摆在地面上,随手拿起后,被工作人员批评教育,十分抱歉。告诫所有宝宝,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要轻易触摸任何文物(包括仿品)。
新闻推荐
我叫刘格言,来自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小学六年级一班,是学校的大队委员。我学习主持已有8年时间,在很多主持与朗诵的...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