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茎基腐病后期引起的田间白穗。近年,小麦茎基腐病扩展蔓延迅速,危害不断加重,对小麦生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为切实做好小麦茎基腐病综合治理工作,有效遏制蔓延态势,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相关科研院校和企业开展了治理技术试验研究,制定了《山东省小麦茎基腐病综合治理技术意见》,要求各地认真贯彻实施。
小麦茎基腐病主要由假禾谷镰孢菌、禾谷镰孢菌等病菌综合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该病一旦侵染,小麦分蘖减少,病株矮弱,穗粒数减少,粒重降低,后期易形成枯白穗,减产严重。该病源菌可在土壤中存活,随农事操作及流水传播蔓延。
治理目标
有效遏制小麦茎基腐病蔓延上升势头,降低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实现重病区有效种子处理全覆盖,综合防治效果85%以上,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
治理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抓住关键时期,协调应用农业、生物、化学等防治技术措施,有效控制小麦茎基腐病发生与危害。采取防、调、治相结合策略,重点做好小麦播前预防、结合物候及环境合理调控、对早期侵染及时防治。
关键措施
1、做好监测调查
针对该病发生特点,开展科学抽样调查,全面准确掌握发生情况,对重发区域综合分析,制定长远策略,开展系统治理。根据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病规律和特点,在做好系统调查同时,重点做好三个时期普查,即冬前苗期调查、返青期调查和灌浆后期调查。调查时要科学选择典型地块,采取五点取样法,统计折算病株率、病情指数,准确及时掌握发病情况,为指导防治举措提供依据。
2、科学栽培管理
一是选用良种。选择抗耐小麦茎基腐病品种,或抗逆性强的品种,产量、品质等特性优良,质量符合相关标准(GB4404.1)。自留种时,要注意规范去杂、去劣。
二是合理轮作。常年发病较重的小麦-玉米连作区,根据当地实际,每隔2-3年,玉米与大豆、棉花、花生、蔬菜等作物进行轮作,切断菌源连续积累的途径,降低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危害。
三是适当深翻。小麦-玉米连作秸秆还田地块,玉米收获时,秸秆尽量打碎还田或机械化收集打捆清除田外,播前土壤深翻,深度约30厘米左右,将表层秸秆或残留物翻至土层下,压低病原菌基数,降低病害发生。每隔3年深翻一次。
四是适期晚播。根据各地小麦茎基腐病发生情况、气候条件和耕作实际,适当将小麦播种时间推迟10天左右。最晚播种时间不宜迟于10月20日,即霜降前3-4天。晚播地块宜加大播种量。
五是精耕细管。加强田间管理,精耕细作,健身栽培。深翻后,耙细整平,表层土壤尽量平整,小麦播种深度均匀合理,降低病菌侵染机率。合理施肥,忌偏施氮肥,追肥可采用滴灌式,降低肥害机率。干旱、涝洼易发病或加重病情,需及时浇水和排涝。盐碱地区深层地下水加重发病,宜采用地表水灌溉。
3、种子处理
秋季小麦播种后至越冬前是小麦茎基腐病菌侵染关键时期,保苗是防病关键,主要采取种子包衣或拌种技术。可选用含有咯菌腈、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成分的药剂处理种子。百公斤种子可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300毫升、或32%戊唑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00毫升、或48%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400毫升等,包衣或拌种,或27.2%氟环菌·咯菌腈·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等拌种,兼治地下害虫、蚜虫等。或百公斤种子用1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微囊粒剂300-400克,或用1亿孢子/克木霉菌水分散粒剂2.5-5公斤,进行拌种。
4、药剂防治
返青早期施药,或翌年一开春,尽可能在春分前喷药防治。胶东地区可根据当地气候适当延后。可选用含有戊唑醇、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嘧菌酯等成分的药剂喷施小麦茎基部。可亩用8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12克,或200克/升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65毫升,或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30-60毫升,或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40-60毫升,对水喷雾。施药方式可采用背负式人工喷雾或自走式施药器械喷雾,操作时注意调低喷头高度和方向,适当加大用水量,重点喷小麦茎基部。
(来源: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新闻推荐
咳嗽一声就能造成骨折,这是真的吗?防治骨质疏松不仅是补钙那么简单
[专家简介]任鹏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医师协会急诊创...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