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侯江宏通讯员王春旭)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审批由原来的15天缩减到最快1天、企业开办时间在全省率先实现3小时完成、民生领域“一件事一次办好”改革比原来减少十余份材料……审批提速的背后是制度的创新、流程的再造、窗口的整合和材料的压减。今年以来,滨海区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利益为导向”的工作理念,深化流程再造,不断完善便民利企举措,努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发展环境,全力做好企业和群众“贴心人”,推动滨海更高质量新发展,今年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1000余家。
该区在“减”字上做文章,减材料、减环节、减流程、减时间。滨海区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申请材料从之前的28项精简为10项,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审批承诺时限由原来的15天缩减到最快1天。加快推动企业开办和登记全程电子化,通过实施流程再造、并联审批,全程帮办、数据共享,全要素、全流程办理企业开办“营业执照办理、公章刻制、银行开户、税务登记、社保登记”五个环节,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上半年在全省率先实现3小时完成,创造了企业开办“滨海速度”。
该区的“减”是为了更好地“增”,让企业和群众在审批办事上少跑腿、一次办。近日,山东掌通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新上图书业务要在掌通家园APP上线销售,迎接平台的促销活动,但因缺少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平台对图书进行了下架处理。山东掌通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边涛告诉记者:“滨海区审批服务中心特事特办、加急办理,文体旅游产业发展中心现场验收,仅用了4个小时就拿到经营许可证。我们连夜上传平台,平台审核后,恢复了图书上架,仅仅一个周,销售收入过三百万元。”
该区在“合”字上下功夫,把在不同部门或者不同窗口之间的一些事项,争取集中调到一个科室或者一个窗口去办理,真正实现一窗受理、一窗办理。滨海区制定实施“一窗受理”工作规程,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服务窗口,通过项目审批受理从“多个系统”向“一个系统”联通,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一网通办”,审批提速40%以上。“之前办理施工许可证,需要办理三个证,分别提供材料,现在三个证书可以一块办理,提供一份资料即可,而且只要是我的材料准备齐全,当日就可办结。”光大环保能源(潍坊)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副经理张磊说。
该区持续深化民生领域“一件事一次好”改革,建立协同联动、集成共享、线上线下融合新机制,实现“一件事,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组流程、一套材料、一次办好”,提高群众满意度和知晓度。设置投资建设项目、商事登记、社会服务等功能区综合受理窗口,建立以“前台”为引领、“后室”为保障的“一窗受理”服务模式,推行“前台一窗受理,后台分类审批,并联限时办结,窗口统一出件”,推行无偿帮办服务,启用“24小时不打烊”服务,实现“全流程”一站式审批服务。
该区实施商事民事审批流程再造,加快推动企业开办和登记全程电子化,实现“不见面审批”。今年1至6月,滨海区市场主体新增1069家,其中全程电子化设立956家,占比89.43%。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吉雪娇随着权益市场震荡攀升,下半年以来,投连险收益水涨船高。华宝证券最新统计数据显示,7月,投连险账户单月...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