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山东 济南市 青岛市 淄博市 枣庄市 烟台市 潍坊市 济宁市 泰安市 威海市 东营市 日照市 滨州市 德州市 聊城市 临沂市 菏泽市 莱芜市
地方网 > 山东 > 今日山东 > 正文

高考·2020 11道作文题里到底藏了什么文章? 专家解读2020年高考作文

来源:西北信息报 2020-07-10 09:15   https://www.yybnet.net/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7日,1071万名学生迎来一次特殊的高考。历来备受瞩目的高考作文题目,是否真的如考前社会普遍猜测的以疫情为主题?重点考查考生的哪些能力?命题思路透露了未来高考的哪些趋势?记者采访了多位权威教育专家。

 多地命题涉疫情

 人生感悟、历史、国际关系、科技同为热点

由于使用不同的试卷,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分别为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Ⅲ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

“猜对了开头却没猜对结果”——人们发现,一方面,疫情确为多地高考作文的主题;但另一方面,命题的切入点却大不相同。

记者梳理发现,11道作文题中有多道题目与疫情相关。疫情所引发的全社会对于个体与群体关系、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职业情怀等各方面的思考,均体现在命题中。

“对于疫情的切入非常巧妙、接地气,也是一次全国抗疫再学习、再教育。”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说。

如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选取中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天津卷的“中国面孔”,则聚焦疫情下的医务工作者等人物;全国Ⅱ卷作文题“携手世界,共创未来”,引导学生从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入手,思考人类的危机应对之道,体会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前瞻性。

相当一部分作文题目贴近生活、以小见大,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发现自我。如全国Ⅲ卷的“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全国新高考Ⅱ卷的“带你走近____”,北京卷的“一条信息”,上海卷的“转折”等。

近年来中学教育对于历史和古典文学的重视,充分体现在高考作文中。高考语文命题组专家表示,全国Ⅰ卷作文题“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有齐桓公、管仲、鲍叔君臣合作、共成霸业的历史陈述,有后人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价,让学生感受历史、品评人物、观照现实、思考个人发展。

此外,北京卷涉及的北斗卫星、江苏卷的智能互联网等主题涉及最新科技话题,彰显了高考命题的前沿性。

 考查重点

 社会关切、思辨能力、实际应用

高考语文命题组专家表示,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命题把握时代脉搏,紧贴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应用写作能力考查,引导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奋斗精神。

“试卷体现了时代性,把握了时代脉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中国精神的参与者、见证者,几套试卷都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特点。

专家指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与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做到了有机融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表示,考生写作成功的关键,在于关心社会时政,充分了解、积极思考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世界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

对思辨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的考查,也体现在今年作文命题中。太原成成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林林表示,今年的试题加强了对批判、辩证思维的考查。比如,全国Ⅲ卷作文“如何为自己画好像”,通过设置充分的思辨空间,由浅入深考查了学生对这两项能力的综合运用。考生首先要挖掘材料的逻辑关系,其次要提炼出其中的辩证关系,最后再将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

陈志文表示,今年不少题目考查内容不局限于材料事实本身,而是重在考查思维方式。如全国Ⅰ卷的“历史人物评说”,“面对后人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价设置议题,要求考生参照现实,以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思考问题。”

此外,对实用文体掌握能力的考查,也是今年作文命题的新特点之一。全国Ⅰ卷要求作文为发言稿、全国Ⅱ卷的要求是演讲稿形式、全国Ⅲ卷规定体裁为书信、全国新高考Ⅱ卷规定写主持词。

张颐武说:“对文体提出不同限定,实际是对考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他表示,一名优秀的高中生应适应各种文体要求,这也是为之后的论文和公文写作打基础。

透露哪些语文教育未来趋势?

多位教育专家表示,观察近年考题,能看出语文教育的一些重要趋势:

时代与家国的关切。梳理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不难发现,家国情怀的主题频频出现。

如2017年全国Ⅰ卷作文题“中国关键词”中囊括了“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北京卷第二题是“共和国,我为你拍照”;2018年的全国Ⅰ卷以“世纪宝宝中国梦”为主题;以及2019年全国Ⅱ卷的“青春接棒,强国有我”,天津卷的“爱国情怀”等。

陈志文说,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更加关注时事和社会重大事件。以往的“两耳不闻窗外事”已行不通,考生不能与社会脱节,需要充分了解世界。山西太原第五中学语文老师赵旭说,青年学子们需要更多站在时代的“C位”上思考问题,肩负起社会责任,在时代的奔涌中“乘风破浪”。

经典与文化的传承。

2017年高考作文中有三道题和书有关:浙江卷作文题“人要读三本大书”、天津卷“重读长辈这部书”和山东卷的“24小时书店”。2019年北京卷“中华文明的韧性”、上海卷“中国味”则凸显中国元素,引导考生深入领悟中华文明“韧”的精神内核,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强化文化自信。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特级教师许红明说,作文题越来越多考量经典与文化,这要求学生多读书、勤思考、了解历史,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也体现了以文化人、育人的要求。

思维与视野的延展。

专家认为,作文命题的内容更丰富、视野更开阔,把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结合起来,体现了教育的本质。“教育不仅仅是认识社会、世界,更重要的是认识自己。”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说。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备考组组长盖英俊说,人们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不再固守同一角度,也没有不变的结论,因此备考也要更多引导学生,不能先入为主、囿于成见,而要针对具体的人和事深度思考。

成都市树德中学高级教师袁学民说,高考作文将语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将个人体验和情境深度结合,从外显的看,到内在的思,很好地将综合素养和思辨态度相结合,充满了“生气”。

赵旭也表示,作文没有万能模板,只有万能思维。作文写作要“稳中取新”,学生需打破定式思维,扩展心胸视野。读书如销铜,作文如铸器。“前写作”做足功课,写作自然会水到渠成。舒静

新闻推荐

“组织作弊获利百元获刑” 也是护航高考

□戴先任2020年中国高考7日拉开帷幕。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一起组织高考作弊案并重申,司法部门将保障每位考生公...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高考·2020 11道作文题里到底藏了什么文章? 专家解读2020年高考作文)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