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山东 济南市 青岛市 淄博市 枣庄市 烟台市 潍坊市 济宁市 泰安市 威海市 东营市 日照市 滨州市 德州市 聊城市 临沂市 菏泽市 莱芜市
地方网 > 山东 > 今日山东 > 正文

专访冯裤子:我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个演员

来源:澎湃新闻 2020-07-09 17:58   https://www.yybnet.net/

各位朋友,好久不见。写了快两年的文娱故事,我终于在现实中采访到了一位荧幕上的老朋友,他叫佟磊,《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的冯裤子,也是网剧《龙岭迷窟》里的大金牙。

我们见面的地方离北海公园不远,《与青春》里碴琴那场戏就是这儿拍的。虽然戴着口罩,我还是离老远就认出了他。

佟磊家里是老北京,小时候他跟着姥姥生活。因为姥姥生病,他辗转上了好几个幼儿园。

小学时沉迷单口大王刘宝瑞的相声,整天守着录音机。没地方录相声,他就把英语磁带抹了。很小的时候,他就认为,东西学好一样儿,准有饭吃,英语不学不耽误活着。

从小学开始,佟磊拉着班里同学演相声,他跟搭档说 :“我对你就一个要求——别让底下听相声的觉出你是说相声的”。

上初中,佟磊数学极好,英语差到没边,但他还是不学。他和朋友说,你就算扫地,只要你扫得最干净,肯定有饭吃。佟磊从小就有这种超出年龄的“领悟”,思想早熟,长相晚熟,跟我正好相反。

午后深聊的两个多小时里,我感觉生活中的佟磊和当年那个死活要跟大家混在一起的“冯裤子”相去甚远,虽然没少出入演艺圈,但一直在走着自己的道儿。

 

 

冯裤子的前世今生

叉少:最早是谁说您长得像冯小刚的,今天见着真人,我觉得您比冯导还是帅一点儿的。

佟磊:我大病初愈上高一那年,北京卫视有个综艺节目叫《欢乐总动员》,收视率特别高,它的招牌栏目是《超级模仿秀》,我去模仿的是自己最拿手的刘宝瑞。

节目刚一演完,主持人程前就笑眯眯地走上来问观众,你们看他长得像谁?大家一听也眯着眼打量我,程前接着说,像不像徐帆他们家那口子。

大家伙儿都笑了,我当时心里有点落差,咱这明星脸也忒惨了,好歹像个F4什么的啊。

< 从左至右:黄勐、陈羽凡、文章、果靖霖、佟磊 >

叉少:我在微博看过您模仿刘宝瑞,从小就想走演艺这条路吗?

佟磊:谈不上,我现在也没把自己当演员。高中填志愿那会儿,我也想过考中戏,去上那个相声大专班,后来还是觉得应该上个正经点儿的学校,就报了首经贸,其实我们学校也是卧虎藏龙,你看《猪之歌》的作者毛慧、写《匆匆那年》的九夜茴、说相声的王玥波的搭档英宁、还有搜狐神剧《我叫黄国盛》的导演贾小熊都是首经贸,我算是学校里最没名气的一个。

叉少:叶京他们说过,当年找了好几个演冯裤子的人都没看上,“你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 那么合适。

佟磊:大二那年,央视《挑战主持人》到首经贸拉观众,我们金融系的三个班都被拉去了,节目中间暖场有个演节目赢纪念品的小活动,我想要那个纪念品,就下场露了两手模仿秀,正巧被现场一个《非常六加一》的编导看到了。

他问我想不想上节目,旁边的同学也撺掇我报名,我就这么上了《非常六加一》,那期节目还有当年背背佳广告里的三胞胎,我在台上按冯小刚的感觉演了个小品。

结果节目播出后没两天,我接到了一个自称是副导演打来的电话,对方说他们有个电视剧叫《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面有个冯裤子的角色挺适合我,这个剧的导演叫叶京。

叉少:命运就这么来敲门儿了。

佟磊:哪儿呀,我以为他是骗子呢。我找了个熟悉娱乐圈的高中同学问,有一个导演叫叶京,找我说戏,这人是不是骗子?我同学说,不是骗子,他真是导演,就跟我住一个楼。

叉少:要是我接到这种电话肯定高兴坏了,您的反侦察意识还挺强。

佟磊:头一次见叶导,我把自己“调查”他这事儿说了,他听完哈哈大笑,拍着大腿说,他妈的找对人了。叶导说冯裤子就是这种“只有我蒙别人,别人谁也甭想蒙我”的性格。

叉少:上哪儿说理去,科班出身的都没您这么顺,还记得叶导是怎么跟你说戏的吗?

佟磊:他不说戏,进组试戏第一天,我们一大帮孩子每人手里都拿着剧本,念自己角色的台词,人一拨一拨地换。轮到我的时候,我学了一段冯小刚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念《中俄尼布楚条约》那场戏,完了之后周围鸦雀无声,大家都认定我就是冯裤子了。

 

然后我就跟大学请了假,进了剧组。

叉少:这就上了贼船了。

佟磊:也学了不少东西,叶京他们年轻的时候太有才了,长镜头特别漂亮,现在我到片场十几分钟就能把所有的机位都是怎么剪的想清楚,全都是因为跟叶京拍完那个戏。

叉少:最青春的时光在《与青春》的剧组里度过,片酬方便透露吗?

佟磊:从开机到杀青,拍了143天,我22岁的生日就是在剧组过的。我的片酬是一天一百块钱,最后十四天拿了双薪一天两百,一共是一万五千七。

 

叉少:143天拍出了回响了快20年的经典。

佟磊:唉,《与青春》播出后,我有天走在大街上被人拍了一下,回头一看是个五十多岁的大爷。大爷问你是不是那谁……话音儿没落就哭了,说你们太操蛋了,拍那戏弄得我两天没睡觉。

叉少:你们拍出了这位大爷的青春岁月,这个剧也火了,您没想过趁热打铁就出道了吗?

佟磊:没想过,我当时就想着紧回了学校,之前的学费不能白交,你看我演戏休学一年,英语挂科补考一年,等于上了六年大学,再赖着学校就该轰我了。

 

命中注定的大金牙

前段时间,阅文合同的事儿闹得挺大,许久不看网文的我又翻了翻当年看的《鬼吹灯》,正巧在热搜里看见《龙岭迷窟》的名字,就看了一集,大金牙一出来我就愣住了,“这不是冯裤子吗”。

佟磊说,他跟大金牙的缘分可不浅。

 

叉少:“冯裤子”是天上掉下来的,这回的大金牙也是这样吗?

佟磊:说来话还真有点儿长,2015年管虎拍《老炮儿》的时候,想让我给冯小刚当文替,我说你开什么玩笑,后来改成了一场戏,让我演青年六爷,我看了看剧本,觉得写得不灵,太矫情了,据说那场戏还是管导自己写的,那我也不想演。

叉少:那部戏的副导演是费振翔,《龙岭迷窟》的导演。

佟磊:没错儿,后来我妈劝我,说帮帮你舅舅,原来管导的姐姐和我妈是当年插队的同学,俩人住过一个屋。我到剧组跟费导一盘道,原来我们仨住的都不远,管导他们家在帽儿胡同,费导他们家在帽儿胡同一拐的豆角胡同,我们家在再一拐的方砖厂胡同。

有了那次合作,去年费导给《龙岭迷窟》选角的时候,就跟我说,哎,裤子来个大金牙吧。

叉少:上回喜从天降,这回又美梦成真。

佟磊:可不是嘛,我马上就动心了,当初播《与青春》的时候,好多网友在天涯论坛发帖,说为什么鬼吹灯不拍电视剧,紧接着就推荐角色,有人说这大金牙就得冯裤子演。

当时我没看过《鬼吹灯》,赶紧买了一本,一看还真觉得是自己这路子,买的那本书正巧就是《龙岭迷窟》,兜兜转转15年,大金牙还是落我手里了。

叉少:拍之前想过这剧会火吗?

佟磊:爱火不火,跟我有啥关系,我该吃炸酱面还吃炸酱面。不过我听说这个剧的女一号是张雨绮的时候,心里还咯噔了一下。

叉少:哟,还有意外收获,请讲出你的故事。

佟磊:我见过不少耍大牌的演员,曾经有个牛X轰轰的女演员,自个儿去女厕所换衣服,同时让助理把男厕所也给堵上了,所以一听说要跟张雨绮合作,心里就打鼓。

没想到在片场看见真人后,发现她就是一山东大妞,一点儿也不扭扭捏捏的,那天我们这儿正对着瓶儿吹啤酒,她走过来问好喝吗,然后拿过我那瓶就喝了一口。

其他几个主要演员也一样,无论是粤明哥、晓鸥哥还是胡明哥,大家都能吃喝到一块儿,我们给自己起名叫龙岭饭醉团伙。

 

叉少:看来评价某个演员怎么样,还真不能听那些狗仔瞎说,您给自己的大金牙打多少分?

佟磊:只有我这版大金牙,我觉得才是真正的大金牙,我比原著写的那个还更像大金牙。观众说我不老奸巨猾?但要是一眼能让你看出老奸巨猾,这种人还怎么骗你?

叉少:主要是您长得太年轻,后几部还有大金牙的戏份吗?

佟磊:有一丢丢儿,按我的理解,大金牙在这部戏的任务,就是把铁三角烘托出来,有点相声里捧哏的角色,所以我不可能把大金牙演得夺人耳目,但该我出的彩儿也不会放过。

这一点我是看李保田的戏悟出来的,李保田老师基本演的都是男一号,但是他从来不瞎抢戏,该和珅出彩的时候,就让和珅出彩儿。鬼吹灯要拍五部,我想的是整体的考虑。

 

 

三无人生

佟磊不喜欢娱乐圈的风气,演完戏,他就过自己的日子去了。除非有戏找他,他和演艺圈几乎没有交集。

小时候佟磊一直有手抖的毛病,家里人没在意,说孩子胆儿小,见啥都害怕。中考那年,他觉得头沉,犯晕,勉强撑过考试。一天晚上,佟磊往床上一躺,脑子里过电一样疼。

到医院一诊断,是脑瘤,那时他刚上了一个月的高中。手术之后,他装了一个压力泵,从脑梗连到肚子。那场大病中,佟磊做了全脊髓放射,从那儿开始记忆力变得很差,但有两样东西忘不了,一个是剧本,一个是吃过的好菜的味道。

除了这两样,他不想为名利和物质的东西分心,被叫冯裤子这么多年,他没动过结识本主儿的念头,“我们俩到现在没碰过面,见不见又能怎么样呢。”

叉少:像您这种出世又入世的性格,有能瞧得上的演员吗?

佟磊:还真有,我最佩服的演员是李保田和富大龙,他们二位都是不接广告,把演戏看作是工作。我发过愿,不接广告,那个东西是拿信誉去挣的钱,他不是靠你的劳动力去挣的钱,当然,明星做广告是市场需要,我不会拿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去覆盖别人。

叉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佟磊:我的人生信条是“没理想,没目标,没方向”,中学那会儿上政治课,老师讲农村小孩放羊娶媳妇生娃,没有理想。我也问自己相同的问题,考大学干什么,为了找一好工作,然后娶一好媳妇,发现自己没有什么比人家高的地方。

我现在发现“井底之蛙”其实挺好,守着自己那块天,不做非分之想,想多了就不幸福了。

叉少:最近有感觉幸福的时候吗?

佟磊:在陕西拍《龙岭》的时候,我发现了当地一家面馆,进去时店里有个大姐在忙活。

店里面是十来块一碗,加肉两块钱,凉菜八块一盘。由于听不懂大姐的陕北话,大姐也听不懂我的北京话,我就比划着要了一碗高粱面,再加份肉。

等菜上来一看,一个大盘里码了十二碟凉菜,还有一大碗臊子,我心想坏了,自己是进了黑店了,点都没点就给上了这么多。

心里正嘀咕着,我突然听大姐跟旁边吃饭的农民工说了一句话,那句话我听懂了,大家多吃管饱,我就希望你们都吃好。我这才知道,一大盘凉菜是白给的,一大碗臊子也是让客人随便加的。

那一瞬间,我觉得生活怎么那么美好。

-END-

作者 | 叉少

新闻推荐

不分“文理” 自主选科“新高考”学业水平等级考试今日开考

考生自信应对“新高考”。(本报记者赵晓明摄)本报7月8日讯(记者张展铭)今天,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进入第二天,因今年...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专访冯裤子:我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个演员)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