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无垠,后浪奔涌,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疫情改变了很多大学生的毕业方式,但改变不了他们的热血与梦想。集体战疫的青春印记,是人生中一枚特殊的徽章,激励他们用勇气点亮未来,在前方遇到更好的自己。
本报评论员王学义
没有毕业照,没有“散伙饭”……疫情之下,这个毕业季显得有些特殊。有媒体对2505名应届毕业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8.6%的受访应届毕业生是“云毕业”。
往年,毕业季总弥漫着火热的气氛。别出心裁的毕业照,花样百出的毕业典礼,欲说还休的散伙饭,眼泪纷飞的告别瞬间——这是很多高校的季节性“景观”,也是大学生们的美好回忆。而今年,“云毕业”成为常态。对很多学生来说,这难免成为一种遗憾,也是疫情防控下的无奈之举。但令人欣慰的是,大多数学生对此都坦然接受,也主动配合。他们在“云毕业”中同样体验到了仪式感。应该为他们点赞,这些青年很懂事,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并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责任,这本身就是心理成熟的一种表现。
特殊的毕业季,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和别样的纪念。同以往相比,学生或许错失了某些乐趣,但也有一种特殊的经历,留下了珍贵的回忆。事实上,回溯历史,我们会发现,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需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环境中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很多时候,青春也正是因为背景的不同,而散发出迥异的光彩。
必须要说的是,对于今年毕业的学生应给予特殊的关照。一方面,刚刚从“象牙塔”步入社会的他们,面临着很多现实问题,小到行李处置、毕业手续办理,大到求职入职、身份角色转变,都因疫情而变得与往年不同。对此,不少高校都推出了自己的政策,值得肯定。也要看到,高校毕业生这个群体有着复杂性,他们的专业、地域、需求等千差万别,所需要的帮助也因人而异。这就需要学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在就业方面,很多学校与企业联合组织“云招聘”,延长校招时间,提供创业帮扶等,为毕业生开辟“绿色通道”。这些都令人暖心。
另外,很多地方都出台了帮扶规定。比如,山东省印发通知,国有企业今明两年努力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新增岗位招聘应届毕业生比例不低于50%。南京对外地来求职的高校毕业生,每人发放1000元一次性面试补贴。上海2020年全市将新增公共租赁房1万套……这些“硬核”举措,显然是对大学生就业的鼎力支持。
当然,大学生就业,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自己。需要明白,即便没有疫情,从校园到职场这一步也往往并不轻松。就业后,租房、交通、社交等都是现实问题,而专业错位、能力瓶颈、心态落差等也会接踵而至。这些都需要毕业生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付出巨大的现实努力。必须努力锤炼自己的学习能力,坚持日拱一卒,不断突破自我。
碧海无垠,后浪奔涌,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疫情改变了很多大学生的毕业方式,但改变不了他们的热血与梦想。他们的笑容依旧灿烂,步伐依旧轻快。集体战疫的青春印记,是人生中一枚特殊的徽章,激励他们用勇气点亮未来,在前方遇到更好的自己。
新闻推荐
开展系列活动 发放各类消费券 组织在线答疑 山东省总借“齐鲁工惠”客户端普惠职工
本报讯(记者田国垒通讯员徐福松)“援疆助力,‘杏’好有你。”6月20日一早,山东省总工会宣教部孙利斌在朋友圈发了一条状态。...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