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在湖南工商大学专场招聘会上,求职者(左)在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6月20日,武汉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合影。
夏花绽放时,毕业季来临。对于不少应届高校毕业生来说,2020年这个毕业季注定特殊又难忘。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求职路上,大学毕业生如何“突围”,来听听学生、老师和就业指导部门负责人的心声。
部分学生选择“慢就业”
“还没想好干什么,先不着急”“没找到喜欢的工作,不如再等等看”……一些高校辅导员反映,疫情期间不少应届毕业生倾向于选择“慢就业”,观望心态明显,相比之下“学校和老师比学生还着急”。
山东科技大学大四学生魏羽:今年春招我拿到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营销管培生offer。以前一直以为自己会进房地产行业工作,大学期间也是按这个目标来设定职业规划,但真正了解后才发现,这份工作并不符合自己的职业理想,而且这个岗位没有安排中秋、国庆等假期,最后还是选择放弃。
求职过程中也接触到一些从事新媒体运营、社群运营的工作机会,但看起来发展前景有限,最后也就拒掉了。我也知道现在就业形势不乐观,但还是觉得一定要找到合适的工作才行。如果一时没有合适的,那我也不想将就,宁愿再等等看。
西南政法大学学生李磊:我从大二开始就决定出国读研,现在已经准备了两年。现在国外疫情严重,出去留学面临安全问题,此外我还听说国外的学校可能会大幅减少录取人数,留学申请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为了留学,我已经投入了这么多时间和金钱,不可能轻易放弃。现在只能按照之前的规划继续准备,观望下半年国外的疫情变化,再做下一步打算。周围大多数朋友和我一样是“00后”独生子女,家庭经济压力不大,并没有急着找工作。去年暑假,我因为自己的韩语优势,在一家韩国公司拿到了实习机会,就算不能按时出国,也可以先实习积累经验。
【记者调查】从近年来的趋势来看,“慢就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现实的一部分。以重庆大学为例,该校2019届未就业的500余名本科毕业生中,除考研、考公务员、留学等群体外,还有5%的学生完全没有就业意愿。
疫情加重了一些毕业生缓一缓、等一等的想法。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近日对上海3518名202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调查显示,34.0%的毕业生选择“慢就业”,其中90.4%选择继续深造后就业,9.6%选择暂缓就业(间隔一段时期再就业)。
【专家点评】重庆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旭:毕业生就业观望情绪,需要分类看待。有的学生考虑暂缓就业甚至不就业,是觉得家里可依靠,可以慢慢选择,这属于正常现象;还有的学生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在面临求职考验时感到迷茫、遭遇挫折,这其中有不少是特殊困难学生,存在性格内向、自信心不足、就业主动性不强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引导,开展针对性的求职技巧指导和心理辅导,同时对特殊困难学生,可加大经济补助和专项支持力度,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走入社会。
疫情下的心态更“求稳”
“首选公务员啊……”记者在采访毕业生就业意愿时,听到许多这样的回答。
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唐昕: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我最大的影响可能是改变了我的职业规划。去年秋季招聘时,我就已经拿到心仪公司的录取通知,留在北京的互联网企业从事产品运营工作。但这次疫情对互联网企业的冲击不小,为了稳定,我还是决定回老家考选调生。家里人挺支持的,他们也盼着我成为公务员。平时和一起找工作的同学交流,许多人和我有同样的顾虑,变得更倾向于去相对稳定的国企、事业单位工作,哪怕收入低一点也愿意。
新疆大学大四学生杨介峰:之前想去一些市场化的传媒平台锻炼能力,现在我更偏向于进入国企或者事业单位,先站稳脚跟再说。
【记者调查】智联招聘的一项统计显示,目前就业市场上的工作岗位,大部分还是由民营企业提供,且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但从应届毕业生的求职意愿来看,一半以上学生首选国有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仅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学生期望进入民营企业。这就使得工作机会的供需错位,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矛盾。
【专家点评】智联招聘重庆分公司总经理康怡:一些毕业生和家长倾向于选择“铁饭碗”,完全可以理解。但毕业生也应该认识到,理想的就业并不是非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进入国企才行,关键是选择适合自己、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的工作岗位。其实,就业市场的“冷”与“热”是相对的。试想大家不分专业和特长,一股脑奔向热门单位,导致供求比例严重失衡,“热”也变“冷”了。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冷静,“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近日,山东省体育中心足球、篮球主题公园的升级改造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据了解,本次升级改造将对损坏严重的场地设施...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