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是静默的诗,诗是语言的画,诗词书画都是时间的玫瑰。唐代皎然和尚谈饮茶的境界:一饮“涤昏寐”,再饮“清我神”。读诗词、赏书画亦如此。好词通感,情来朗爽满天地,好画会意,忽如飞雨洒轻尘。让古诗和笔墨相遇,丹青和词意牵手,正是“约绘”栏目一直在做的。蒲松龄词里的风筝,在桃花原野上高飞;李清照倚门回首,细听梧桐雨;近期,辛弃疾词意画的创作又逐渐展开。随着越来越多优秀书画家的加入,“诗词入画”成为一种共襄的盛举,他们吐纳英华,舞弄丹青,使得“约绘”更多了文脉传承的意义。
刘书军先生是“约绘”栏目的常客了。2016年,他和梁文博先生合作《初夏的味道》,优美又欢快;2017年,四季长卷的夏天卷,他画下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荫凉避暑;2019年,他诠释《醉花阴》,塑造“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此次他亦欣然接受“约绘”的邀请,创作辛弃疾词意画。
这次创作是在山东美术馆老馆进行的,在那里,刘书军先生有一间简朴的画室。美术馆搬去新址前,这里也有过熙攘;新馆启用后,这里逐渐归于寂静。不论热闹也好,寂静也好,刘书军都在画室内潜心创作。
军人出身的刘书军,对辛词有着自己的解读,因为“虽年代不同,但保家卫国的信念相同”。辛弃疾一生坎坷,心怀壮志却难以实现。他是主战派,渴望到战场上厮杀,驱赶那些侵犯南宋的强盗,《破阵子》就表达了他的这种愿望。白发已生,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己热血一腔,武功一身,徒有凌云志而报国无门,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醉里挑灯看剑,梦中驰逐沙场。历史就是往事,辛词中的往事,有多豪迈就有多苍凉,有多风雅就有多深情,有多快意就有多悲怆。
《醉里挑灯看剑》,刘书军先生在不同时间段已画过多幅,每次画,都有不同的感受。这次创作,他又仔细查阅了有关辛弃疾的史料,在构思上力图出新。几番斟酌,多次修改草图,他采用了中国画独有的写意手法,大片空白象征黑夜,谓之计白当黑;以极简的线条塑造主人公略显瘦削的脸庞,浓眉微皱,眼神炯炯,英武豪气,这是一个壮士的形象。再用肯定、有力又略带装饰性的线条描绘人物的衣着,烘托人物的坚毅;用两块重墨,体现人物披着的长衫,反衬里面的白衣,调动黑白灰元素给画面提神,然后用淋漓的墨破色,画出榻上的坐席,使画面增加了生动感。人物背后的长题《破阵子》也是不可或缺的,使画面多了一个层次,有“聚气”之效;剑的上方,几抹淡墨之间,万千兵马呼啸着对阵、格斗,似狂风骤雨,像雷鸣电闪,虚实相生,时隐时现。梦境与现实同在,词意定格于画面,那个800多年前的辛弃疾,已然在画里重生:黑夜里,借着灯光,仰头看剑,酒力上身,热血沸腾,仿佛已在冲锋陷阵的路上,战马嘶鸣,快哉,悲哉,怎能入眠!
画作完成,正值辛弃疾880年诞辰,这应是对词人最好的纪念。刘书军先生表示,尽心未必完美,但尽力已足以安慰。此画特点在于线条,不是干涩的罗列,而是气韵流动的相生相发。希望每一位读词、读画的人,都能在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画面里看到悲欣交集,找到映照和寄托。
马嘶之间,跃起落下,画作已告完成。刘书军先生有条不紊地收拾画案,归置画材。画室的窗外,一棵大树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把我们从800多年前辛弃疾的一次长醉中拉回现实。这盛世丹青,万般美好,这岁月流年,如诗如歌。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新闻推荐
记者|谢欣编辑|许悦带着科创板“医美第一股”上市股价遭爆炒后,华熙生物今年却接二连三的遭遇打击。先是一季度公司营收仅...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