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一颖
本报通讯员 郭一博
他的刻瓷作品连续17年作为国礼赠送外国政要;他的名字与“国礼”紧密联系在一起;时至今天,他依然行走在不断创新的路上……6月15日下午,齐鲁大工匠、山东省国瓷陶艺书画院首席技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一君向记者讲述新的系列作品的创作初衷。
“这些作品创作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展开,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结合山东省当下重点工作部署,展现新时代山东的气质特色。”王一君说,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定“竹子”作为作品的近景。
为什么选择竹子?王一君解释说,生态文明建设最受益的是老百姓,借助“竹子”这一形象,可以巧妙点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新竹高于旧竹枝”的寓意,也与山东正在推进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十分契合。王一君认为,艺术创作要深挖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养分,并加以创新发展,推出与时代同频的精品。
正是对陶瓷技艺的执着坚守与创新探索,对重大主题的深刻把握与积极创作,王一君的刻瓷作品连续17年作为国礼赠送外国政要。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荣誉背后是王一君30多年来对工作的敬畏之心与孜孜以求。“接到国礼陶瓷艺术的创作任务,往往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日夜连续加班是常态。”王一君回忆说。尽管如此,但他创作作品从不含糊,精益求精,运用刻瓷艺术的各种刀法表现物象的形态、结构、质感等,彰显着大国工匠的气象。
刻瓷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将书画艺术素养、陶瓷制作技法与刻瓷刀法融合在一起,把绘画、书法、金石艺术汇集一身,集笔、墨、刃、色于一体。王一君从山东艺术学院毕业后,便一头扎进了陶瓷艺术的海洋,被同行称作“年轻的老陶瓷”。这不仅源于他的成长受到淄博瓷厂的环境熏陶,而且因为他在陶瓷及刻瓷领域持之以恒地潜心钻研——获得三项专利,并发明了结晶釉刻瓷、彩釉虚喷背景刻瓷、窑变釉半刀泥装饰、陶艺与刻瓷综合手法等。
“艺术创作离不开文化修养的滋润,要善于从中寻找艺术灵感。”王一君一边向记者展示获全国金奖的作品《点赞新时代》,一边将作品灵感的诞生过程娓娓道来。“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翻阅《礼记·月令》时,王一君产生了把“萌者尽达”的意象感觉用陶瓷形式表现出来的念头,于是,创意出既似“种子发芽”又如“拇指跷起”的形象造型设计,把“萌者”的初心萌始和对“尽达”的蓬勃发展之叹有效融合在一起。
作为行业领军人,王一君参与制定3项陶瓷门类山东省技能大赛标准,总结刻瓷技法三要素,创新刻瓷技法与釉色结合,荣获迄今唯一的中国工艺美术精品“百花杯”特等奖,打破了山东省工艺美术行业最高奖项历史纪录。“自然之变天之道也。历史在推进,人生在成长,永远走在日臻完善的路上。”王一君总结道。
心中有爱,作品才能有温度有人情。王一君工作室有几位听力残疾的学徒,疫情期间,他指导学徒们在直播平台上通过手语向更多残疾人介绍陶瓷技艺。“我听说许多残疾人工作受到了影响,于是,我们精心制作了线上教学系列产品,希望能帮助他们掌握新技能。”王一君说。
新闻推荐
严格进口海产品准入管理,立即开展相关产品流通环节风险排查。加强对海鲜市场等公共场所的人员出入管理和健康监测。...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