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日报 6月11日消息,?高考“落榜”16年后,心怀大学梦的陈秋媛(化名)打算报考成人教育学校。然而,在信息填报时她才发现,“陈秋媛”已经在山东理工大学“就读”过,并顺利毕业。原来,16年前,她被人冒名顶替上了大学。出身于贫困农家的她命运由此改变——自以为高考落榜不得不外出打工,并且受碍于学历,16年里辗转多地辛苦谋生(6月10日澎湃新闻)。
造假者是什么人?通过什么方式冒名顶替?学校和相关部门为何没有发现?对于这些疑问,陈秋媛至今未得到解释。“我们希望能够有个调查结果,并且能得到顶替者的解释和道歉。”陈秋媛的丈夫说。
高考是庄严而神圣的,也是迄今中国涉及面最广、最严格的人才选拔制度,它牵动着每一名考生的前途、梦想,甚至命运,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当事人对调查结果的期待,正是公众对高考公平公正的期待。有关学校和相关部门及时查明事实真相,尽早还被冒名顶替者一个公道,不仅是对当事人的安慰,更是对高考公平公正的捍卫。
然而,笔者搜索发现,陈秋媛事件并非个案。要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高考制度,杜绝类似事件发生,仅止步于查明事实真相、还被冒名顶替者以公道,是远远不够的。
是操作上的漏洞,给冒名顶替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杜绝高考造假,首先要进一步完善高考各环节的相关机制,在实际操作中减少和杜绝因机制不健全和人为因素造成的疏漏。比如,借助大数据联网、人脸识别等信息化设备和手段,让靠篡改身份信息造假的人在强大的科技面前无处遁形。
是利益输送,给冒名顶替者提供了“绿色通道”。早在11年前,湖南考生罗彩霞揭开自己高考成绩被冒用、身份信息被顶替的黑幕后就发现,冒名顶替者的父亲正是利用“人际关系网”打通了一道道关卡。因此,杜绝高考造假,不仅要严惩造假者,还应顺藤摸瓜,挖出并斩断隐藏在造假者背后的利益链条,加大对“开灯放行”者的曝光和惩罚力度,增加他们违法违纪的成本和代价,从而铲除高考造假的权力推手。
公开是最有效的防腐剂,监督是最牢固的防火墙。杜绝高考造假,还应进一步畅通各个高考招生渠道,借助互联网,真正实现信息公开透明,让每一个步骤、每一项操作都有迹可循。同时,在考生中加大普法力度,讲明高考造假的危害,增强考生的遵纪守法意识;在家长和社会中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各方力量监督高考招生工作,对违纪违法行为及时发现及时曝光及时查处,在全社会形成对高考的敬畏,在文明高考、守法高考、规范高考上达成共识,彻底挤掉造假者的生存空间。
(原标题《对高考造假事件,切莫止步于查明真相》)(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选堂集林 史学卷》《选堂集林 敦煌卷》出版饶宗颐的史学研究集大成之作
饶宗颐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他在传统经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学、艺术、文献以及近东文科等...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