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岳岳
“两会有看点,我们有态度。”
全国两会期间,大众日报结合山东亮点和两会热点,推出视频评论栏目《大众“会”谈》。评论员从幕后走到台前,借助轻松活泼的短视频形式,以口述的方式“说”评论,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站在镜头面前“说”,和坐在办公室里“写”,有着非常不一样的体验。这种不同,于我而言,大概就是写作时的反复斟酌。在前期写作过程中,为了让稿子读起来更口语化、接地气,我对稿子进行了多次修改。就拿《减一道流程,省纸2.5吨,“一头大象省下来了”》这篇来说,第一版稿件仅仅是把事说明白了,理说到位了,并没有考虑太多语言和语气问题。后来在一遍遍的朗读之后发现,这样的稿子只适合看,不适合“说”,放到视频里更是生硬得不得了。为了让大家知道流程再造带来的改变,我把开头关于退休的小故事改了又改,还专门查了“2.5吨”是一个什么样的重量概念,最后把这个重量与大象类比起来,让读者有更直观的感受,语言也显得生动活泼多了。
在融媒时代,党报评论员不仅需要表达好观点,也要将这种好声音传递出去,传播到大众的身边、耳边。以前,对于评论来说,文字是论据的唯一载体,论证是一个从文字到文字的叙述过程。而如今评论有了更多元更丰富的表达形式,不仅可以借助图片、海报等形式,让其更易读易懂,还可以借助影音形式传递属于我们的好声音。这次“评论可视化”的探索,让我有了写评论的新感受和体验,对我来说,这些文字不仅仅是报纸上的一行行小楷,更是为党发声、为民说话的一个个声音,通过多种传播方式,评论可以成为会说话的论据、会行走的观点,也必将释放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新闻推荐
山东发布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