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国陆 报道
本报济南讯 “新订单已经排到7月,预计上半年的产量增长20%。”近日,面对上门排队的订单,山东汇锋传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启华有了“幸福的烦恼”。
原来,济南市钢城区这家专业从事传动系统研发生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化危为机,积极拓展本土产业链,上游与山钢股份联手,下游跟中国重汽等合作,依托领先的创新技术和智能化工厂,把供应链变成共赢链。
“4月28日,我们和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成立了齿轮材料应用研发中心,目前接近60%的原料都来自山钢股份。这个合作国企民企双赢,对于我们来说,原料采购更快更及时,物流成本大幅降低。对于山钢股份来说,生产订制的优特钢,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任启华说。
据了解,汇锋传动此前的高端原料主要从江浙、东北等地采购,得提前一个月下订单,运回来至少需要一个星期,物流成本也高。现在原料从山钢股份运到自家车间,连1个小时都用不了。家门口的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去年新上了国内装备水平最高、工艺最优的优特钢中棒生产线,装备和技术完全能够满足高端齿轮钢的需求。去年,双方就在积极接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企业的供应链紧张,加速促成了双方的合作。
任启华说,疫情期间,企业能够满负荷生产,及时满足东风商用车大批量制造负压救护车的零部件需求,主要得益于两点:一是春节前备下了充足的原料;二是去年生产线进行了智能化改造,机器换人,原来需要7个人的生产线,现在只需要2人,降低了对工人的依赖,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稳定性。今年原料供应本地化之后,供应链的稳定性也大幅提高。
除了牵手产业链上游的山钢,这家民营企业也在积极寻求下游客户的本土化。疫情期间,中国重汽采购中心为稳定供应链缩小供应半径,专门到该公司进行考察,并提出“有多大产能就做多大,有多少要多少”。此后,仅中国重汽一家的订单量就翻了好几番,为此,任启华准备投资2000多万元,专门新增生产线。
“我们之前供应陕西、湖南、重庆的客户,一吨的物流成本差不多500元,发往省内的话100元就够了。遇到突发情况,也不用担心物流中断。”任启华说,目前青岛一汽、青特集团、山东蓬翔汽车、中国重汽等本地订单大幅增加。好几家下游客户干脆就住在工厂盯着催单。
湖北的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商用车桥企业,也是山东汇锋传动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客户,去年采购额超过了1亿元。其采购负责人郭绪锐告诉记者:“我们也派人去汇锋传动盯着了,甚至可以调整付款方式。他们是国内最大、技术最强的传动系统供应商,产品性价比高,质量稳定,在我们供应商中的采购份额达到了80%。目前我们卡车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因此订单量大幅增加。”
一家民营企业成了诸多大型企业眼里的香饽饽,原因何在?原来,企业18年来就专注做一件事:传动系统。跟高校、院士合作,国家专利拿了上百个,不断创新、储备。“当市场出现突发状况,企业的底子就显现出来了,在供应链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靠的是核心竞争力。”任启华说。
新闻推荐
从《破冰行动》到《燃烧》陈育新:讲案件更是讲人性□本报记者吴梦琳近日,刑侦题材大戏《燃烧》正在东方卫视播出,以一桩...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