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研院隧道激发极化超前探测仪器和隧道地震超前探测仪器系列模块
2019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高峰论坛邀请王小云院士发言
TBM搭载超前地质预报设备成功应用到中国最长铁路隧道——云南高黎贡山隧道
“我们计划实施‘头雁工程’,首期瞄准网络空间和地下空间,全力打造两大新空间技术创新集群,‘无中生有’,未来5年可实现千亿级产业集群。”5月28日,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山东工研院”)执行院长王来军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描绘了“新空间技术”的生动画卷。
“头雁工程”是山东工研院发挥人才、平台、科技优势,聚焦若干重点产业领域,建设引领性平台、培育引领性人才、攻关引领性技术、培育引领性产业的战略规划和布局,旨在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打造引领性产业,支撑地方经济发展。
网络空间安全创新集群:在济南建设“中国网安谷”
我国高度重视网络空间安全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提出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山东省制定了网络空间安全和区块链产业发展的规划,济南市把区块链产业作为高端前沿产业重点培育。
为发展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山东工研院支持王小云院士建设了山东省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济南高新区落地网络空间安全技术转化中心,联合阿里巴巴、百度、华为、京东等龙头企业共建山东区块链研究院,构建首个区块链“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国家”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已孵化出中芯光电、蓝剑钧新、高维密码等产业化公司,合作引进了超越数控、瀚高基础软件、软通动力等信息安全龙头企业,将建成山东省网络空间安全产业的产业生态。
山东工研院网络空间安全创新集群汇聚海内外众多创新创业高端人才,面向国家急需和研究前沿,解决我国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关键难题,聚焦密码芯片、密码协议设计及应用、区块链三大产业,未来5年有望突破300亿元—400亿元的网络空间安全创新集群,在济南建设“中国网安谷”,打造中国网络安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高地。
地下空间智能装备创新集群:“透明可视”助力地下工程
由于保泉的需要,济南地铁建设难度大、起步较晚,但启动建设后却以惊人的速度推进,今明两年还将开工建设多条地铁线,许多人并不了解其中的奥妙。在去年召开的2019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高峰论坛上,省市领导揭开了这一谜底:济南地铁建设顺利推进的背后,山东工研院功不可没。
山东工研院立足区域发展需求,由7位院士领衔建设了地下工程灾害预报及控制协同创新中心、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地下工程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先进勘探与透明城市协同创新中心,成为济南加速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背后的科技支撑。
先进勘探与透明城市协同创新中心运用国际领先的广域电磁法,为城市做“CT”探测,实现了城市地下空间的透明化、数据化、智慧化,为深地探测提供了“中国范本”。地下工程灾害预报及控制协同创新中心与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联手为地下盾构机装上“眼睛”“鼻子”和“大脑”,使盾构机械更智能,地下施工更安全,妥善解决“泉水保护”和“工程建设”的矛盾。地下工程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自主研发地下工程探测、巡检和施工机器人,开展病害监测及智能施工,填补了复杂环境智慧机器人的空白。
21世纪是地下空间大开发的世纪。山东工研院同步布局创新链、产业链,将国际领先技术在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实现产业化应用,发展地下空间装备产业集群,预计未来5年将实现500亿元—600亿元产业规模。
“1+555”构建产业技术创新生态
2020年山东工研院推进“1+555”工作体系,即坚持一条工作主线:构建产业技术创新生态体系;突出五个工作导向:更加突出创新实效,更加突出开放合作,更加突出招大育强,更加突出协同创新,更加突出制度建设;重点开展五大系列行动:科技创新平台筑峰行动、科技企业梯次成长行动、高端前沿产业强基行动、海外资源智聚齐鲁行动、品牌活动精准服务行动;加快布局各类人才计划:高端人才引领计划、创新创业团队计划、海外人才智聚齐鲁计划、校友资智回归计划,人才团队初步形成;强化五个保障:团队保障、资金保障、载体保障、政策保障、文化保障。
寄托三方期待的山东工研院实践——
科技如何赋能产业
山东工研院是由济南市人民政府、山东大学、山东省科技厅三方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发挥了三方的优势,契合了三方的战略,寄托了三方的期待。山东工研院以科技赋能产业、创新引领发展为宗旨,目的是架起科技与产业、企业与高校、科学家与企业家之间的桥梁,具有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科技服务等多种功能,将着力搭建一批高层级创新转化平台、集聚一批高端人才团队、攻克一批前沿关键技术、转化一批先进成果、孵化一批高新企业。
山东工研院是采取市场运行机制的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组建了由工研院、公司、基金三位一体的运营核心,构建了与高校、院所、龙头企业、投资机构协同联动的创新网络,打造了共商共建共享共创的创新创业共同体,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高效协同。产业布局上瞄准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与医疗康养、新能源与新材料四大产业领域,在技术方向上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与现代工程技术。
截至目前,山东工研院与近百所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组建了27个协同创新与转化应用平台,柔性引进两院院士、海外院士、诺奖获得者31位,长江学者、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专家124位,博士、硕士等科研人员共计627位;转化科技成果近200项,孵化企业近百家,资源集聚能力、研发创新能力、转化应用能力、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
2019年12月,山东工研院成功举办2019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高峰论坛。本次论坛以“智聚赋能 创新未来”为主题,聘任9位院士为“工研院特聘专家”,并为李术才院士颁发“工研院院长”聘书,27家协同创新中心集中亮相,30个高科技项目集中签约,涉及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与医养健康、先进材料与新能源等四大产业,山东工研院通过建枢纽、搭平台、促共享,深度聚合创新资源,推动形成高质量创新发展的磅礴力量,被誉为推动省会高质量发展的“瞪羚谷”和“独角兽”牧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新时报记者王颖军)
新闻推荐
本报5月31日讯近日,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青岛未来大健康技术创新研究院项目和创泽人工智能项目正式签约落地城阳,意向总投...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