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春晓
本报通讯员 张 志 赵霖
“每年单位退休职工有1000多人,过去我们从淄博去省社保中心办理审核,要专门租一辆大客车,用来拉退休档案和复印材料,另外还得跟着一车人。今年不用这么麻烦了,大客车可以‘下岗’了!”5月8日,齐鲁石化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于政涛对记者说,干了20多年的职工退休经办,这种经历还是头一遭。
于政涛口中的变化,得益于山东在全国率先探索实行的企业职工退休审核业务全程“掌上办”改革,而改革正是源于参保企业的痛点。
传统退休审核模式有多复杂?省社保中心企业养老失业保险服务处处长崔西勇给记者一一道来:过去审核主要依据职工人事档案中的入团表、招工表、入伍表、转干审批表等原始材料,确定出生时间、参加工作时间、个人身份等19项与退休待遇核定相关的信息。因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政策性强、群众关注度高,需要企业携带人事档案及复印件来现场审核。流程上,则要经过初审、复审、核对、数据导入、存档共五个环节。
从数量上看,省本级每年新增3.5万多名企业退休人员,最多的单位年均新增7000余人,“面对面”守着现场审核,企业“压力山大”。“我们每次都是带着二级单位一帮子人,跑去济南审核,每次一去就是差不多五天。”于政涛粗略统计,去年办这事大概有100余人次,住宿、差旅等花费30多万元。
“一年档案存档2000卷,用纸60多万张,差不多2.5吨。”崔西勇说,“就是这么夸张!”
企业和社保经办人员两头都“受累”,为什么不进行改革?“主要是两方面顾虑,一是档案真实性和安全性问题,二是申报便捷性和审核质效问题。”崔西勇说,现场审核原始档案能够根据经办人员的经验对档案材料的真伪性进行判断,网络审核如何确保这一点?网络传输会不会存在信息泄露问题?另外,企业经办人员习惯已有模式,如何在不增加企业工作量的情况下,改变企业原有的传统申报习惯?
这正是导致全国范围内各地不敢往前迈步的症结所在。但改革就是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瞄准难点,省社保中心与一家技术公司合作,上线了企业职工退休申报管理APP和网上退休审核管理系统。一方面,给企业放权,实行“信用承诺制”,在企业承诺提供材料真实、有效的前提下,不再要求其提供所有纸质材料,仅需扫描上传有关原始材料图像,实现“无纸化”申报。另一方面,“数字化”存档,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电子档案材料的分散式存储,经技术识别后导入平台,审核业务随时可查询、永久可回溯。
“把区块链技术和社保经办结合应用,山东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崔西勇告诉记者。相应同步的是完善退休审核,利用流程驱动模式,实现申报材料和业务数据在各经办环节之间自动流转,企业经办人员不必耗费精力在窗口之间“多头跑”,数据跑路代替人工跑腿。
今年初,平台就完成了内测,疫情“倒逼”加快了落地速度。疫情期间,部分单位通过“掌上不见面”完成退休审核工作,效果十分明显。“近期我们刚完成了10名退休人员的审核,全程在手机上操作,一天时间省里就审核完了,十分便捷!”于政涛说。
据悉,目前这种新型退休审核模式已在省本级开展,下一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将扩大试行范围,适时在全省推广应用。
新闻推荐
【案情】原告张某与被告甲公司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一案,张某向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起诉,法院依法立案受理。被告甲公司在答辩期...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