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开展省级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创建行动的通知》。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思路,围绕粮食、果蔬、畜禽、水产、中药材、茶叶等区域特色种养业、特色加工业、特色文旅业,2020年创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150个。到2025年,创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1000个。
重要意义
农业产业强镇是指在镇域范围内农业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完整,新产业新业态丰富,经营主体活跃有力,农民增收显著的农业乡镇。
通过创建农业产业强镇,培育壮大乡土经济、乡村产业,推动产业兴旺、以产兴镇、产镇融合,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有利于创新利益联结模式,推动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有利于发挥乡镇平台作用,有效聚合政策、资金、土地、人才等资源,弥补发展短板,不断提升镇域经济发展质量和综合实力。
重点工作
依托镇域优势特色种养业,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做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做优乡村服务业等新产业,实现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全产业融合。
(一)着力打造主导产业。各镇因地制宜瞄准1-2个优势主导产业,集中有效资源,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绿色生产基地,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依托“老字号”“土字号”“乡字号”“特字号”产品品牌,深度挖掘特色资源,培植壮大特色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效益优势,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牌”的发展格局。
(二)着力培育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和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大力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强化“双招双引”工作力度,整合各级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培育壮大一批产业基础好、发展前景足、引领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挥其引领驱动作用;依托主导产业,打造一批龙头企业牵头、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搭建创业创新服务平台,提升返乡下乡创业服务水平,鼓励和支持返乡下乡人员组建经营主体,推动乡村产业创新发展。
(三)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在镇域范围内推进全产业链布局,鼓励和支持从事种养业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向后延伸建设产地处理、贮藏、烘干等初加工设施,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等直供直销新模式;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前延伸建设标准化原料基地,向后延伸发展商贸物流、技术服务,纵向延伸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循环利用水平。
(四)着力塑造新产业新业态。挖掘优势特色产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支持建设种养基地、农耕体验、农业科普等配套服务设施,做优休闲农业,建设乡村产业观光区。围绕主导产业,创新发展智慧农业。支持经营主体积极对接电商平台,加强与大型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开设农业产业强镇特色馆、直营店以及线下体验店,构建完善的线上线下销售网络。
(五)着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创新利益联结方式,鼓励农民合作社和农户通过劳动力、资金等多种方式入股龙头企业,实现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农户的共建共享,逐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配套完善的农业产业链等。引导村企互动、以企带村、以村促企,培植壮大企业原料生产基地,稳定村企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乡村产业发展与企业发展互为依托、互利共赢。
建设标准
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应达到以下条件:
1.政府重视支持有力。县镇两级人民政府积极主动布局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制定了镇域农业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且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可行、支持力度大,在土地、财政、金融和人才等方面出台相应政策。
2.主导产业基础牢固。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绿色发展成效突出,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合理,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有力,镇域农业主导产业总产值达到2亿元。
3.融合发展初见成效。围绕主导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链长、主体多元、业态多样,类型丰富,有成熟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达到2:1。
4.产业布局科学合理。主导产业与当地发展基础、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经济区位等相匹配,发展功能定位准确,镇域公共基础设施完备,服务设施配套,产业发展与村庄建设、生态宜居同步推进。
5.联农带农机制健全。积极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推动村集体和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所在县域平均水平。
(来源:省农业农村厅)
新闻推荐
山东省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行动 三年时间集中治理农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违禁使用等突出问题
本报济南5月7日讯日前,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山东省“守护舌尖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0年-2022年)》(以...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