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迎正在向记者展示手工炒茶技艺在日照东港区后村镇,有个地方叫桃花山,桃花山上无桃花,但是有两百多亩的茶园。4月30日上午,这里举办了一场绿茶直播活动。陈立迎是这里一家茶园的老板,除此之外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曾是“省内唯一一个制茶行业的首席技师”。从1987年开始,陈立迎投身绿茶行业,至今深耕30多年。眼下正是春茶上新的时节,但受倒春寒的影响,春茶产量有所下降。文/图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施娟
村里第一个绿茶种植户
陈立迎是团山子村人,他也是村里第一户自己创业种茶的人。“那时候个人种茶基本没有,都是集体种植。”
说起自己创业的初衷,陈立迎笑了笑说:“很小的时候喝过绿茶,很好喝,希望自己也能做出这样的味道。”
陈立迎今年54岁,从1987年开始,他开始种植茶园,自此便与绿茶结缘。从白手起家到进入绿茶行业,陈立迎深耕30多年。“刚开始也就一亩多地,自己采摘,自己炒茶。”陈立迎说,那时候他和妻子两人自己采茶自己炒茶,白天采茶,晚上炒茶,“采完茶叶之后需要摊晾,一般四个小时左右。”陈立迎介绍,摊晾是个很重要的步骤,“摊晾的目的是为了散失水分,散失水分有助于杀青,增加香气。”
创业之初的那段时光,陈立迎说这辈子难忘。“没有理论知识,只能自己边学习边摸索,那时候村里还有很厉害的炒茶师傅,我就跟他们学习,另外也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在陈立迎看来,“要炒出好茶,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若说有什么诀窍的话,只能是多炒茶,当然悟性也很重要。”
2009年陈立迎来到桃花山,租下了一片地,种植茶园,至今,桃花山上已有两百多亩的茶园。“原来这里都是荒山,这都是后来开辟的。”
在陈立迎眼中,种茶炒茶是个辛苦活。尽管当了老板,他的手掌依然粗糙,长了很多茧子。
春茶上新
眼下正是春茶上新的时节,一年中的绿茶以这个时候的为最好。据了解,当地有4万亩的茶园,被称为“江北绿茶第一乡。”当地人都说,“能以一叶之轻,牵众生之口,唯茶是也。”陈立迎茶厂产的绿茶主要销往省内,济南、潍坊、东营等地,“产量不算高,每年2万多斤。”
陈立迎介绍,天气对茶叶的影响很大。“今年春茶比往年要早,今年清明前两天就开始采摘春茶了,往年要过了清明才开始。”
前段时间由于倒春寒,茶叶也受到了影响,“春茶产量和往年相比有所下降,总体来看下降了五分之一左右,不过对于夏茶和秋茶没有影响。”陈立迎介绍,一年中制茶分为四轮,春天一轮,夏天两轮,秋天一轮,“春茶是最好的,叶片厚、滋味浓、板栗香、黄绿汤,全年的产量主要靠的还是春茶。”
陈立迎茶园里主要种植的品种以黄山品种为主,不过今年他也引进了其他的品种。和南方的茶树不同,陈立迎茶园里的茶树高度为45厘米左右,他解释道:“这样的高度抗旱能力更强。”
如何评价一款绿茶的好坏,陈立迎根据经验总结了几点,“看外形有润度,泡开后观汤色,黄绿汤色的就是好茶,闻香气,有花香味就是好茶。”他进一步解释道,“好的原材料加上好的加工工艺就等于香气。”陈立迎介绍,制茶工艺分为几大步骤,采茶,摊晾,杀青,揉捻,二次杀青,做形,烘干,提香,“主要的三大工艺就是杀青,揉捻,烘干。”
茶园里的采茶人
茶园里采茶的人都是村里的村民,“用人其实也成了很大的问题,年轻人外出打工,普遍都是老年人做这个。”陈立迎说。
下午3点多,山里的阳光依然强烈,胡大娘坐在马扎上,两只手抓着茶叶,“没有什么诀窍,就是用手胡乱抓呗。”胡大娘今年71岁,她的老伴崔大爷也在这里采茶。说是“胡乱抓”,但也是有讲究的。“要用手提着采,这样茶叶根部不会发黑,能保持茶叶的新鲜完整。”胡大娘说,“叶子太老了不行,太小了也不行,小的叶子过个一两天就能长出来,又能接着采。”
胡大娘手势很快,左右手并用,一旁桶里的茶叶渐渐增多。“一天下来采两到三斤茶叶,工钱百来块钱吧。”每隔一会儿,胡大娘便要移动马扎的位置,从这头到那头,一个小马扎一坐一天,“早上6点多来的,中午回家吃个饭再来,晚上7点多回家。”胡大娘说,他们夫妻俩采茶已经有20多年了,“我们自己家里也种了一亩多地的茶树,每年采了茶叶,能卖三万元左右。”胡大娘说,他们卖的是鲜叶,不是做好的茶叶。
阳光洒在绿色的茶树上,新绿色的嫩芽冒了出来,茶园里偶尔传来说话的声音。走在小道上,能看到提着小桶、拿着马扎的村民,他们都是采茶人,无一不戴着帽子,脸色通红,看得出来,这是常年被晒的痕迹。在这两百多亩的茶园里,共有约40位采茶人。陈立迎说,冬天不用采茶,集中起来,一年的采茶期有6个月,除了下雨天,几乎天天采茶。
传承难题
2015年,陈立迎获得“山东省首席技师”称号,他介绍,在当时的制茶行业,他是山东省内唯一一位有此殊荣的人。陈立迎说,“现在真正会手工炒茶的人寥寥无几。”企业里基本都用机器制茶,机器每年也在更新,“原来的杀青机一个小时杀青30斤左右,现在的机器一个小时能杀青200斤左右,翻了好几倍。”
陈立迎告诉记者,“手工做出来的茶叶肯定要更好,但是成本高耗时高,手工制出来的茶叶价格是机器制作的三倍。”
作为一位技师,陈立迎还坚持手工炒茶。他说,“情怀吧,也是为了传承。”
如今,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遇到了难题,“传承要做好传帮带,这是个辛苦活,三两年是学不成的。”陈立迎说话时带着浓厚的日照口音,他记得,“原来自己炒茶的时候手指头都是黑的。”“人几乎趴在锅里,操控不好手上就全是泡。”他说,手工炒一锅茶需50分钟左右,一锅茶叶只能炒出一两半左右的成品茶叶。
他介绍,很多茶叶看上去外形差不多,但是品尝起来味道却有很大的区别。要炒出一锅好茶,需要很讲究。“重点是把握火候,掌握温度,和机器相比手更能感受到这种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
前几年陈立迎想过成立专门的工作站,教人手工炒茶,“成立工作站按要求每年至少要培养出十个人,也有难题,能坚持学下来的人太少了。”
他说,原来有炒茶工这个职业,但现在没有了,只有品茶师和茶艺师,“没有炒茶工的职业证书认可,不能教人。”
新闻推荐
原创西答三明治文|西答编辑|二维酱居住在旧金山的西答,记录下疫情中二胎待产的经历(《旧金山待产日记:肚子外麻烦不断的世界》...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