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由镰刀真菌感染引起,不仅导致小麦减产,还极其难防难治,被称为小麦“癌症”。近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的一项科研成果显示,来自中国山东农业大学科研团队首次从小麦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中克隆出抗赤霉病基因Fhb7,并揭示了其抗病分子机制。这一发现为解决小麦赤霉病这一世界性难题找到了关键“钥匙”。
该团队负责人、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孔令让向媒体介绍,经过20年持续研究,他们发现小麦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的7E染色体长臂末端携带抗赤霉病主效基因,并在国际上统一命名为Fhb7。历经抗病基因初定位、精细定位、图位克隆、抗病分子机制解析等长期探索,团队最终成功将该基因转移至小麦品种,并明确了其在小麦抗病育种中的稳定抗性和应用价值。
研究同时表明,Fhb7基因对很多镰刀菌属病原菌具有广谱抗性,携带该基因的小麦品系在抗赤霉病的同时,对小麦另一重大病害——茎基腐病也表现出了明显抗性。
记者了解到,目前,携带Fhb7基因的多个小麦新品系已经进入国家、安徽省、山东省预备试验和区域试验,并被纳入我国小麦良种联合攻关计划,为从源头上解决小麦赤霉病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据《科技日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田国垒)近日,山东省总工会拨付558.6万元专项帮扶资金,按照每户3000元标准,对1862户全国级在档困难职工发放疫情期...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