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山东 济南市 青岛市 淄博市 枣庄市 烟台市 潍坊市 济宁市 泰安市 威海市 东营市 日照市 滨州市 德州市 聊城市 临沂市 菏泽市 莱芜市
地方网 > 山东 > 今日山东 > 正文

寻求大学之治的现代化密码

来源:大众日报 2020-04-28 09:32   https://www.yybnet.net/

□ 王邵军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的客观要求。

过度追求大学排名、“官本位”倾向严重等,凸显了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高校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主要表现在:

受资源竞争的驱动,办学治校理念有所偏离,追求大学排名,官本位倾向显现,功利主义抬头,忽视了师生为本的办学治校逻辑,缺乏对大学求真育人本质的守持;

受规模扩张的影响,办学规模外延提升,师生员工基数增长,校区面积扩大,多校区管理规模大、层次多、涉及面广,对书记校长的管理能力提出挑战;

受传统管理模式所限,内部治理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不够完善,自上而下的人治强,理性的民主管理及制度管理弱化,管理组织架构低效、机构臃肿,资源配置平均主义,缺乏差异化激励,各要素活性没有充分激发,需要寻求更富效率的管理模式。

这些挑战与困境,凸显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性。对高校自身而言,在政府部门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更应从低效的内部治理体系上寻找原因,以问题为导向,寻求大学之治的现代化密码,达成“善治”目的,把治理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推动学术去行政化,厘清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边界

发挥党的领导优势。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根本特征在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是确保高校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障,是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在大学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高校党委是坐镇中军帐的“帅”,高校治理结构不管怎么改进,治理要素不管如何优化创新,坚持党委的领导是毫不动摇的。另一方面,学校党员领导干部的初心使命,亦体现在权力为师生所用、利益为师生所谋、感情为师生所系上,涵盖了“师生多元共治”的现代化治理理念,显现出先进性、群众性、民主性的优势。

高校党委必须擦亮政治底色,从制度层面来思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现实意义,确保在高校内部治理体系中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和作用。要建立和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坚持完善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加强党的领导始终贯穿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以党建政绩强力推动治理能力水平的提升。

推动学术去行政化。“去行政化”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推动学术去行政化,要坚决防止形式主义,重视发挥学术、教授委员会等学术组织作用,完善学术事务议事规则,厘清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边界,避免两种权力捆绑交织,过度集中在小部分人的手中,从而对学术资源过度集中甚至垄断,滋生学术权贵。

要完善学术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大管理重心下移力度,从政策上大力扶持教学团队、科研团队,赋予相应的自主权,扩大团队负责人在人才引进、财务支配等方面的自主权和话语权。

探索设置虚拟学部、虚拟平台,推进学科交融合作,围绕关键核心技术,集体攻关、集中发力

优化内部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演进和调整,是激发人内在动力的有效途径。高校传统上多为“金字塔”式管理模式,特点是自上而下、管理重心高、结构层级化、稳定集中,缺点是权责边界不清、指令弱化。

随着近年办学规模的扩张,这种管理模式弊端逐渐显露,许多高校力图通过改革构建新的治理结构,探索从“金字塔”向“扁平化”管理模式转变,简化层级,横向延伸,强调效率和弹性。从实践来看,最契合实际的理想化管理状态,应该是二者兼容,采取相对中和的扁平化和科层化叠加的管理模式,以此重构学校与职能部门、学院关系。这种科层化、扁平化叠加态的管理模式,为以学科为基础的学院整合提供了改革方向。

目前,很多高校学科设置过多过细,要想实现有组织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活动,增加重大“高精尖”科研平台项目的产出,学科交融和合作就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对现有学院进行整合,以“大学科”为单元,在各相近学科之上设相应的虚拟学部、虚拟平台,这样既可以高效承接学校指令,保证顶层意志,又可以盘活资源,强化支撑作用,促进教师、学术教学活动的融通,集中优势,面向经济社会需求,围绕前沿科技、关键核心技术,向大科研、大平台、大项目集中发力。

激发学院办学活力。对学校而言,信息上不对称,对学院缺乏细致了解,直接管理链条过长,容易出现决策偏离或滞后。从学院来看,资源禀赋有差别,建设周期不一,发展不平衡,学校层面权力过度集中,各学院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势必会影响学院高质量发展。

学校治理者要正确认识把握二者辩证关系,寻找集权与放权、学校整体利益与学院利益的最优平衡点,既要把方向、管大局、抓宏观,又要考虑管理重心下移,充分简政放权,赋予学院更多的自主权,激发“学院办大学”的动力,还要完善制衡机制,健全学院党政联席会制度,发挥学院自治性组织作用,避免产生院长行政权力过大、过度集中、不会用权等问题。

以生为本、以师为尊,不浮躁、不从众、不功利,坚守积淀、兼收并蓄,使大学精神卓然于世,大学之治臻于至善

尊重个体差异诉求。大学最主要群体就是教师和学生,他们虽处不同学科,各有所求,但都心系学校发展。比如,学生群体希望学校为之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提供尽可能好的教育、学习和成长体验;教师群体更关注学校的收入分配、教研激励、工作条件等。但目前治理体系下,象征大学主体的师生利益诉求很容易边缘化,学校对师生的关注度仍然不够,对同一群体中的个体差异化诉求没有高效回应,给予师生参与学校治理机会并不充分。

高校治理现代化,需要管理者遵循“以生为本、以师为尊”的治校逻辑,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把教职工、学生群体以及个体的差异化诉求充分考虑进来,聆听他们的想法,实现他们的合理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引导其共同实现学校使命。

积淀独特文化精神。大学治理应着眼于三大要素。首先要考虑制度要素,搭建好科学、规范、高效的组织结构框架,制定顺畅、完备的政策支持体系和运行流程。其次考虑人的要素,激发出大学人的能动性,干部要担当作为,教师要用心科研教学,学生要明理好学。最后是文化要素,也是大学治理的顶级状态,追求文化理念的深厚底蕴、大学精神的卓然于世,以“无形之手”维系推动大学高效有序运转。

大学文化精神,浸透在大学的血液里,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以其独有的价值取向和浓厚人文氛围,制约着大学人养成良好习惯,构建着大学的正向态势,发挥着积极地引导作用。

当然,独特大学精神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在办学治校中不浮躁、不从众、不功利,不断坚守积淀、兼收并蓄、凝练特色,才能积跬拓远、臻于至善,达到文化治理的最高境界。

概言之,推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以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为核心,以“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为基本框架,以高等教育法、大学章程和党内法规为基本遵循,坚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厘清匡正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民主权力的边界及运行规则,平衡规范管理者、干部职工、教师、学生等大学人的利益诉求和最优关系,建立科学、高效、民主、有序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职能,全面促进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作者系山东财经大学党委书记)

新闻推荐

山东省15.79亿元奖励资金提高种粮积极性

据新华社济南4月27日电记者从山东省财政厅获悉,山东省财政多措并举夯实粮食安全基础。目前,已提前下达2020年产粮大县奖励...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推荐:
抗“疫”记刘霏霏2020-04-28 08:10
猜你喜欢:
评论:(寻求大学之治的现代化密码)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