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丰
“35床最近晚上睡眠不好,血压高、情绪不稳,请上夜班的同事多关注。”3月21日,心理援助小组视频会议上,徐照娟向组员传达了这样一条信息。
徐照娟是山东省第六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儿科护理副护士长。2018年她考下心理咨询师证书,这两年在攻读研究生学位,研究方向偏向于心理学方面。
开始收治患者后,医疗队一直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3月初,医疗队成立了心理援助小组,徐照娟为组长,10个护理小组每组出1人。
“根据观察,我们总结了新冠肺炎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病耻感、恐惧感、焦虑感、抑郁感等。”徐照娟说,新患者入院时,当班的心理援助小组成员对患者进行全面心理评估,分析问题进行疏导,并通知责任护士和主管医师做好交接。小组要求,成员在完成责任护士职责的同时,一个班次要巡视病房一次,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及时进行干预。
这几天,12床患者一直在哭。徐照娟之前和她沟通过,知道她的父母患新冠肺炎医治无效去世了。“遇到这种情况,得耐心听患者诉说,了解其心理需求。倾诉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对患者心理康复很有效,但实际上他们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徐照娟说。
12床患者告诉徐照娟:“我不能看父母的照片,但又忍不住去看,看到他们的照片我就特别自责,如果不是我叫他们来家里吃年夜饭,也不会感染。”
说话的时候,她一直在哭。心里话说了出来,心结也疏解了一些。徐照娟开导她:“父母不论是在这个世界,还是在那个世界,都不会责怪自己孩子的。他们都希望你坚强一些,能快点好起来,回家照顾你的孩子。”
“是的,我好起来,父母才高兴。我要吃药,好好吃饭,配合治疗,快点好起来。”12床患者回应说。
更现实的情况是,一次两次的心理疏导可能当时起了效果,但患者情绪的影响因素太多,心理常会有波动,这项工作必须持续进行,及时跟进,尤其是要与重点患者保持常态沟通。
一位18岁上大一的患者,来的时候状态还不错,但这两天情绪很不好。慢慢交流下来,他说知道自己核酸检测仍是阳性,觉得很崩溃,也说了说他父母的情况。
徐照娟注意到,说话的时候,他原本低着的头抬了起来,手中的平板电脑也放回了身后。“这说明他愿意向你倾诉。我和他聊了一会,让他把我的微信加上。我告诉他,我是心理咨询师,虽然可能没那么专业,但有问题你可以多和我交流,我想帮你解决一些问题。”
心理援助小组成员还在学习当地方言,便于交流,拉近与患者距离;协助患者与亲属保持联系,尤其是为不会使用电子设备的老年人提供帮助,让患者在治疗期间能持续获得来自家人的关心和支持。
一个班次下来,心理援助小组成员穿着防护服转一圈病房,要说很多话,很累,但她们觉得这项工作很有意义:患者心态好了,既有利于他们康复,治疗、护理工作也会更好做。
新闻推荐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创新老干部文化教育载体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