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在给客舱座椅消毒。
货舱内,他们蜷缩着身体,在不到5℃的温度下,汗流浃背。文/图半岛记者郝春梅通讯员朱晓晨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全国各地陆续按下“复工”按钮。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确保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同样是一场“硬仗”。为了保证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健康,山航集团控股的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对疫情发生后进场的每一架飞机执行了全面严格的消毒杀菌工作,用责任和担当构筑了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
相比于其他交通工具,飞机在空气置换、病毒隔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飞机在设计时已经考虑了运行过程中的通风要求,通常情况下,飞机客舱每2~3分钟置换一次空气,每小时置换20~30次。飞机的“垂直通风系统”使空气上下流动,不是前后流动,再加上飞机空调滤芯HEPA能够有效过滤掉病原微生物,大大降低了病毒在飞机上传播的可能。
在疫情爆发初期,民航局就下发防控技术指南,要求增加对飞机的通气和消毒频次。山东太古快速反应,迅速编写飞机消杀工卡,将飞机进场前的消毒杀菌工作规范化、流程化。
山东太古飞机大修部一车间一线机械二专业人员承担了生产线所有飞机的消杀工作。2月9日,疫情爆发后首架定检飞机进场,维修工程师秦然主动请缨,生产线党员、青年纷纷请战,消杀突击队很快组建。他们提前分析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飞机上的危险区域,认真学习工卡作业流程,熟悉消杀顺序和操作要点。在按照要求穿上防护服,做好自身防护措施之后,开始执行首次消毒工作。“我们严格按照工卡执行,仔细完成每一个环节。飞机消毒是细活苦活累活,要细心细致,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不能有丝毫马虎。”秦然说。
消杀过程包括擦拭驾驶舱除仪表盘等精密设备外经常接触的部位,机舱内所有设施的表面——从机窗、行李舱、小桌板、座椅扶手、乘客服务组件、安全带,到盥洗室、备餐区、机组操作区和乘务员休息区,还要对货舱喷洒消毒液。客舱内,他们认真擦拭每一个部位;货舱内,他们蜷缩着身体,在不到5℃的温度下,汗流浃背。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消杀突击队圆满完成本架飞机消毒杀菌任务。随后,他们打开飞机所有舱门,保持至少2小时的通风,并在各舱门处挂好安全警戒条。
作为一名党员,秦然周密安排操作方案,带头执行操作复杂、工作量大区域的消毒工作,同时也注重对班组成员的心理疏导,帮助大家克服恐惧心理。
相善金是一名即将退休的老党员,考虑到他年龄大了,大家都劝他不要参与,相师傅却严词拒绝。“我是一名老党员,关键时刻就要冲锋在先,经得住考验。”相师傅朴实的话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95后”新员工师鸿雁、赵康康,同样踊跃投入到飞机消毒工作中,用实际行动书写当代青年“硬核”担当。
截至3月上旬,大修部一车间一线机械二专业人员已完成六架飞机的消毒杀菌工作。车间经理杨军、支部书记徐涛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鼓励大家按照要求科学防疫,驻牢安全底线,确保飞机交付周期,全力保持生产经营稳步运行。
新闻推荐
持续优化功能、深耕全省便民支付领域 山东银联借助云闪付APP 践行“支付为民”使命
近日,作为全球发卡量最大的卡组织,中国银联多次对外发声,禁止成员机构为非法交易提供支付服务,并为持卡人资金安全支招,坚决打...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